有这么一个团队,都是软件界的“大牛”,曾经年薪都在百万上下,现在却做起了卖煎饼的项目;一个是“高大上”的3D打印公司,一个是“接地气”的煎饼连锁店,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项目,却意外地“在一起”了,彼此还产生了奇幻的化学反应——制作3D打印煎饼。
一张颜值随心情而定的3D打印煎饼,被他们冠以“三弟画饼”的名号,成了“煎饼圈”和3D打印界中的革新者。“我们的创业,就是要做影响一亿人的煎饼品牌,让3D打印走向寻常人家”,这个创业团队的两位负责人语调铿锵,自信满满。
3D打印任意图案“煎饼见”
要说早餐花样最多的地儿,建外SOHO东区绝对排得上名次,有连锁餐企大门敞开,也有不少互联网餐饮创业者的小门脸儿。昨日上午10时,9号楼底商“食好运”煎饼店前还排着长队。“欢迎参观我们研发的3D打印煎饼!”站在门口叫卖的是这家店的老板吴一黎,他这一嗓子吸引了不少食客驻足。
平板电脑和打印机连接,操作人员点击已存档的小黄人图案,3D打印机的“手臂”捏着一瓶蛋糕粉、蛋黄、黄油等组成的煎饼食材。先画轮廓,再填满图案,两分钟后工作人员才拿着铲子翻个面儿——一个小黄人跃然出现,吴一黎把煎饼分给了大家并解释道;“各个部位烤制时间先后不同,因此会造成明暗不一从而形成图案”。而这台3D煎饼打印机另一位“爸爸”施侃乐安静地站在一旁,时不时地插上一句关于3D打印技术问题解答。
“3D煎饼打印机其实就是一套搭载有3D打印系统的煎饼机器,可以将电脑或者手机上绘制的图案按照一定的流程摊成煎饼,比如和我们合作艺术家的画、卡通图案等你任何喜欢或创作的图案。”谈到技术应用,施侃乐终于打开了话匣子,“10月8日第四代3D打印煎饼机将在京东众筹,这可是全球第一台能够实现量产的煎饼打印机”。他调侃道,“画饼师”成为他们首创的“新职业”——两位设计人员画出了几百种适合做成煎饼的图案,而下月起就能实现“自己的煎饼自己做主”,价格和门店价格一样只需10元钱,通过微信公众号上传喜欢的图片,就可以做出相应的煎饼,不仅可以外送,甚至煎饼还能O2O——上门给用户摊。
同学会引发的跨界妙想
打印煎饼,乍听上去有点儿脑洞大开,而这个点子始于今年春节期间的一次同学聚会。那时,吴一黎创建食好运煎饼已有半年多,清华大学03级软件学院同班同学施侃乐也刚刚创业不久,他所在的清软海芯公司专做“高科技”——商用3D打印软件、设备服务等。见到老同学,吴一黎半开玩笑地说,“能不能用3D打印机打印煎饼?”
“很有意思,为什么不试试呢?”施侃乐说,他一直期望让“3D打印被拉下神坛”:“一提及3D打印大家都觉得是高科技,可谁能真正看过甚至使用呢?”二人一拍即合,共同出资成立“小飞侠”科技有限公司,“美食”和“科技”,至此搭起了一座桥。至于为何取名叫“小飞侠”,吴一黎解释:“我们用3D打印机打印煎饼,其实和皮特潘一样像长不大的孩子。”他说,他们想用高科技去创造快乐。
不过,真正实施起来却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当时我觉得做个3D煎饼打印机是个‘分分钟秒做’的简单事儿。”施侃乐说,不过他们最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胶质液体的粘滞造成的打印效果失真。面浆的喷嘴离烤盘太近,时间稍长,就容易糊;离烤盘远了,“打”出来的形状就难以控制。
“为了让它走直线,我们反复研究反算,至少经历了1万多根直线的试错。”在施侃乐公司8平方米的地下室,清一色的清华软件背景的核心团队和煎饼较上了劲儿。地下室没空调,热的时候能达到三四十度,弄错了就再调试,通宵试验是家常便饭,一醒来天都亮了,每天睡觉两小时都是奢想。不过,没时间吃饭不要紧,试错的食材就直接塞嘴里。“创业下来我们倒都胖了五斤,总吃甜煎饼”,施侃乐的这句话逗乐了大家。机器响声大、食材配料、烤盘传热方式……一系列的细节问题逐一攻克,整个机器进行了大大小小一两百处改动;如今真正将要问世的煎饼打印机,已经是迭代四次的第五代产品。
清华毕业生摊煎饼?不浪费!
吴一黎透露,打印机的正式姓名是“三弟画饼”:“硬件造型、软件性能和易用性,都会比现在的这台更上一个台阶。”之所以叫“三弟”,不仅和3D谐音,而且因为煎饼由诸葛亮发明,“三弟”正是张飞,“我们希望煎饼也能有文化和艺术味儿”,他说,一名从未操作过打印机的“食好运”员工,也很快上手,并且能一人看多个摊。吴一黎算过,用传统方式摊煎饼,再娴熟的师傅最多能同时摊3张饼;但用上煎饼打印机,一名员工可以同时顾上20台机器。
据统计,京城每天吃煎饼的人能达到10万人,这还不算上街边流动的煎饼车,北京就至少有每年3个亿的市场。他们也希望即将众筹的产品能帮助到中小创业者,共同把煎饼市场做大。
不过,吴一黎和施侃乐都知道,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屡遭质疑: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清华毕业生去摊煎饼?大材小用!用高大上的3D打印机去打印煎饼?太浪费!“3D打印圈很小,其他圈内人一定认为我疯了”,施侃乐说,“我们在做一个自己的品牌,用自动化节省人工,推动3D打印的大众化应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创新和改变。”他坚信好的技术应该要“飞入寻常百姓家”。而煎饼打印机,或许就是3D打印商业化的、“接地气”应用的范例之一。吴一黎说,3D打印也许就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然后“千树万树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