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莞超高规格举行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吹响创新驱动发展的冲锋号。会上透露,东莞将加快出台东莞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意见,以及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投入、科技孵化器、科技服务业、科技金融结合等方面的配套文件,尽快形成东莞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1+N”系列政策,进一步优化创新政策环境。
目标:
5个千亿元产业集群、
25家以上百亿元企业
今年市政府一号文提出了大力实施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制造、优质制造、集群制造、绿色制造等“六大工程”,共43条举措,其中创新措施27条,包括今年要推广事后奖励、拨贷联动、租赁补贴等方式,解决企业“机器换人”资金难题,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
根据战略部署,到2025年东莞市将建立起规模宏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实现由1万亿向2万亿跨越,拥有5个千亿元产业集群、25家以上百亿元企业,稳居全国制造业城市第一梯队。机器人、智能终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超过60%和50%.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92%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例达到90%以上。
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4%,有效发明专利量突破2万件,拥有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超过400个,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以上,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等金融创新工具广泛应用。
深化“机器换人”专项行动
东莞制造2025战略明确,在未来10年,东莞将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东莞将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深化“机器换人”专项行动,促进“机器换人工”、“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实现企业增效提质。
与此同时,东莞将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推广事后奖励、拨贷联动、租赁补贴等方式,解决企业“机器换人”资金难题;同时积极发挥专业服务机构和社会资本作用,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应用自动化设备,把东莞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城市。
创新制造工程打通创新链条
要真正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尤为重要。为打通创新链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引领支撑作用,东莞制造2025战略提出,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创新制造工程。
在创新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领域,东莞突出产业和市场导向,加快大学创新城建设,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平台建设的新标杆。继续深化与全国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合作建设研究院。同时探索突破传统科研机构体制模式,赋予新型研发机构理事会和院务会更多的自主经营权,实行企业化运作。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业务,实施技术成果转让收益奖励,更好为企业提供服务。
针对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东莞将完善企业研发机构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研发机构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全力引导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研发机构,实现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科技成果持续增长。力争到201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50%以上,再经过3年至5年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全覆盖。
东莞还将推进制造业“扩链强链”工程和新兴产业“强芯补链”计划,加快抢占智能制造、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会展、现代物流、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实施大型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和小微企业上规五年培育等计划,推动民营资本投向实体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