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第一大电子制造厂商,富士康已雇佣超过100万工人,但由于工作条件差,工资低等问题,媒体充斥着大量对富士康的负面报道。为改善现状,富士康于年初宣布将利用上千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但有报告称,富士康机器人的精确程度达不到苹果的要求,不能用于组装iPhone。这对富士康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据报道,大多数机器人不如人手敏捷,无法精确组装微小的零部件。苹果要求组装零件时误差不能大于0.02毫米,比头发丝还细,但富士康的机器人误差在0.05毫米左右。富士康原计划部署100万台机器人,但庆幸的是,富士康已意识到问题,并取消了安装计划。
尽管目前机器人还无法代替一线工人,但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是迟早的事情。这里有个临界点,就是使用机器人的成本低于使用工人的成本,当这个临界点来临时,机器人大规模替代工人便无可阻挡,作为制造业自动化第一品牌的拓斯达近年来就致力于各企业的机器人投用。
机器人替代一线工人,无疑会导致大量的工人下岗,而机器人的所有者,受益于新科技的应用,会获得更高的利润。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早已发生过。蒸汽机时代纺织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大量家庭作坊式纺织工人下岗。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把这种机器和技术革命带来的破坏力称之为“创造性破坏”,他说,这种改变社会面貌的经济创新是长期和痛苦的,它将摧毁旧的产业,为新的产业腾出崛起的空间。
对于个体而言这是个悲剧,但作为更广泛的经济转型一部分,在整体上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富。事实上,机器人并不能消灭工作岗位,反而能产生更多的工作岗位,但是对于一线工人,可能会被机器人无情地替代
从总体来说,机器人会将人从烦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钢铁巨头米塔尔曾说:“变革是伟大的,也是奇妙的,由于你参与了亲眼目睹的变革,你就创造了价值。”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高度变革的时代,因此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价值,否则真的会被机器人抢了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