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禀赋和技术的能源困境,我国要从发展低碳经济、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努力提高投入产出率、改变价值分配格局等方面下功夫,通过绿色创新的环保之路、科学发展的高效之路走出能源困境。
环保之路,重点在于调整能源发展结构。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经济发展新模式,由于目前世界还没有低碳发展的现成模式,所以低碳发展需要经济、社会、科技的革命,需要全球长期持续努力。这些努力包括改变现有资本增值方式、改变消费和生产模式等。
具体到我国,要从战略上考虑低碳能源发展,即必须从现在开始,将我国的能源系统向低碳方向转变;必须进一步考虑采取最有效的政策措施,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费的增加速度和总量;必须探索如何在增加能源供应总量的同时,尽可能减低碳排放的增加速度和数量;力争在2025年以前实现碳排放的零增长,并从现在开始为实现碳排放总量下降做好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必要准备。在能源供应领域,应当强调科学产能,强调系统优化,从结构、布局、技术路线、时间顺序、系统效率等方面持续优化调整。要抓紧机遇,确保国内石油稳产,加快天然气、水电、核电发展,防止煤、煤化工和电力过快扩张,新能源产业发展更要注意全局规划,不能盲目投入。
高效之路,重点在于改善能源消费模式。上世纪中期世界进入石油时代,上世纪末进入石油天然气时代。法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能源消费战略,从以石油消费为主,转变为一次能源消费中核能占39%、天然气占14.7%、水电占5.6%、石油占35.8%、煤炭占4.7%的多元化、清洁能源为主的优质能源结构。英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38%,成为该国第一大能源。当然,我国能源消费以生产用能为主,发达国家能源消费以建筑交通用能为主,我国不能照搬发达国家消费模式,能源消费增长应该满足我国人民生活合理用能和生产的高效用能需求,要逐步降低生产用能比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技术进步,开创有中国特色、相对简朴的、面对大众的能源消费模式。
2008年,我国万元GDP能耗是美国的2.86倍,是日本的4.48倍,是欧盟经济大国的5~6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8倍。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仍然有巨大空间。这个空间如何填补?那就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国的加工制造业,用廉价的资源、劳动力成本和社会环境成本支撑了世界一般制成品市场。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引导加工产能的大幅度扩张,使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分离;产能过剩、恶性竞争,进一步压低了一般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全球性价值(价格)分配体系使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走向贫困化,中国生产得越多,单位生产活动得到的就越少。要如何改变现状?那就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新的“经济大跃进”,积极调整市场信号,引导发展方式转变,改变价值分配格局,开创中国特色绿色消费市场,用中国式的绿色创新,形成我们的知识产品和品牌系列。
政府应取消普遍存在的能源价格补贴。在市场经济下,中国能源价格水平偏低,还存在价格补贴。我国政府要以支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价格政策目标。成品油价格应充分反映原油价格变化、增加针对节能要求的能源价格政策、制定超限额加价政策,一方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另一方面提升我国能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要认真把国有能源企业办好。能源领域的改革要以最小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低的环境代价,保障广大人民的合理能源需求。国有能源企业也要通过防止低效投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