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60双碳大目标下,碳中和与新型电力系统相辅相成,共同指向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紧迫性。显然,未来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中,无论是基于稳定性电力输出还是调峰调频的需求,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基础装备,储能必不可少并且被寄予厚望。
然而,5月16日,北京某储能电站发生的一起安全事故再一次把锂电储能的安全性提上了行业“热搜”,此后,多个涉及储能的电站被要求暂停运行进行整改,但这并不意味着储能行业发展的停滞,更多的鞭策来自于提醒行业重视储能安全性问题。安全与降本,应当并列为当前储能行业发展的两大当务之急。
储能在这场气候转型大任中的关键价值,也体现在相关的政策文件中。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首次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对储能建设运行要求、储能备案并网流程、储能技术标准及管理体系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仅如此,去年以来,多个省份针对新能源与储能设施配套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且提出了对于新能源配套储能的具体要求。
气候转型的国家大战略给予了储能行业前景无限的发展空间,但北京储能电站事故带来的惨痛教训仍历历在目。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全球已发生30起以上储能相关的安全事故,这对于国内即将爆发的储能市场来说,这些案例带来的压力巨大。
对于储能行业自身来说,相比于未来可期的由规模化带来的持续降本以及需要解决的技术性问题,安全问题是规模化发展前务必要重视解决的问题。
同样,对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保障不间断的供配电系统也有储能的需求。在国家新基建战略和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迎来了新的“春天”,同时用户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要求也更加严苛,因为她要保障的内容更多,容量更大,功率更高,任务和责任更重。
有机构对某海外国家2年发生的23起储能电站起火事故进行了分析,其中充电完成后待机中发生火灾14起,充放电过程中6起,安装、施工中3起,太阳能风力并网电站17起,需求管理电站4起,调频电站2起。从安装时间来看,1年以下16起,1-2年3起,2年以上4起。
这些储能电站发生事故的原因,其中包括电池系统的电气保护系统缺陷、运行环境不足(结露严重并且容易暴露在大量灰尘中)、安装质量问题、ESS集成控制和保护系统缺陷以及产品缺陷等。
如上述所言,对于储能相关企业来说,安全性问题俨然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而解决储能安全性问题,不能仅仅针对某一个单一的环节,必须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量。那么储能电站究竟能否安全运营?其中既有电池及BMS(电池管理系统)相关的技术或者运行因素,同时也涉及到储能电站的系统设计、集成及后期运营管理等方面。在解决解决储能安全性问题方面,上述几个维度缺一不可,这也给从事储能业务及相关企业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