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以健全完善并落实智能网联汽车、汽车芯片等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
工作要点围绕汽车标准化列出五方面23条内容,其中“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方面内容,引发关注。
工作要点要求加快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通用规范、信息安全、一致性检验等标准制定,完善汽车芯片基础评价方法。
推动安全芯片、电动汽车用功率驱动芯片等标准发布实施,完成智能座舱计算芯片、卫星定位芯片、红外热成像芯片、底盘控制芯片等标准审查报批。
加快推进控制芯片、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等产品标准研制,满足汽车芯片产品选型匹配应用需求。
近年来,我国汽车芯片产业正加速突破技术壁垒,推动国产替代进程。在近期召开的2025年上海车展上,多款国产汽车芯片重磅亮相,展现智能汽车核心技术的自主化突破。例如:地平线发布征程6P旗舰级智驾芯片、黑芝麻智能推出武当C1296多域融合芯片等。
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浪潮的推动下,我国汽车芯片产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工信部发布的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将“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作为核心任务之一,这一举措不仅为产业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更标志着我国汽车芯片产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
我国汽车芯片产业的蓬勃发展,无疑为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亟需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石。工信部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对汽车芯片环境可靠性、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等标准的制修订要求,恰似为产业高速奔跑系上“安全带”。唯有构建起涵盖设计、生产、测试、应用全链条的标准体系,才能确保国产汽车芯片在性能跃升的同时,筑牢安全底线,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