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车企+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发展初期

发布日期:2025-04-12 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网络
 

3月25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宣布首次试运行工业人形机器人,执行空调泄漏检测任务,人形机器人正在进入车企舞台。

  据了解,国内已有包括特斯拉、小米、比亚迪、本田、小鹏、长安、奇瑞等在内的近20家车企官宣涉足人形机器人赛道,这种跨领域的技术融合加速了人形机器人在感知、导航和运动控制等核心功能上的突破,推动了行业的革新与进步。

  另一方面,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关于“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的言论被媒体引用,也引发了关于人形机器人赛道投资是否存在虚火的讨论。广东一家投资机构的负责人认为,目前行业正在经历估值较高的阶段,但是长期来看,机器人是一个非常长的赛道,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一定会经历所谓的概念、技术驱动或者其他带动行业估值往上走的阶段,再回归到冷静期。人形机器人行业如同当年的智能手机竞争一样,最终只会有几家头部企业能走出来。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尽管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且附加值较高,但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由于产业尚处于萌芽期,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越来越多企业加入该领域,或许会存在泡沫化风险。人形机器人发展面临两大核心挑战:一是如何实现类似人类的感知能力,二是高昂的成本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目前来看,人形机器人的定价普遍较高。比如,特斯拉的擎天柱(Optimus)人形机器人预计售价在2万至3万美元。由于技术研发的高投入、材料与制造的高成本、目前有限的市场规模以及技术成熟度的限制,都使得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在短期内难以大幅降低。

  分析人士也认为,人形机器人或将引发更剧烈的产业重构。对车企而言,若能跳出“车”的思维惯性,以独立产品逻辑深耕场景落地,有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记者 甘霖)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人形机器人“入职”汽车生产线能否成新风口?

下一篇:暂无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