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量子计算领域成果丰硕,新概念、新产品不断涌现,实际应用需求也愈发明确。2024年,联合国宣布将2025年定义为量子科学和技术国际年这标志着可纠错通用量子计算机时期的开启,产业界有望实现可大规模扩展的量子纠错。
“可以看到,以2024年为界,量子计算技术已趋于成熟,即将步入研发成果见效期,2025年将成为从技术驱动向应用牵引转变的一个关键窗口期。”于凯迪指出。
展望2025年,从产业规模来看,中国量子计算产业规模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市场规模超百亿元。从产业结构来看,量子计算在量子科技总体产业规模中的占比呈现逐步扩大态势,预计2025年将占据量子科技41.2%的份额。从产业链来看,上中下游将呈现同步发展趋势。上游环节量子芯片、量子计算机核心组件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生产以及中游量子计算机整机制造和量子云服务等环节预计占比合计超过80%。
从区域发展来看,于凯迪表示,2025年中国量子科技产业将以东部、中部为引领,率先开展量子计算领域的先行先试应用探索。以北京、合肥、上海为代表的先发城市,围绕国家实验室及其人才和科研团队以及总部企业,有望在量子计算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方面实现全球领跑。
在应用层面,应用探索将持续深化,金融业或成为最先落地领域。量子计算的典型应用领域包括金融、化工、制药等,其中量子+金融业经济价值释放时间最早,且潜在价值大,将成为2025年量子计算应用的先锋。在金融行业中,量子计算的应用场景涵盖了投资组合优化、金融衍生品定价、风险评估等多个方面。这些应用场景可充分发挥出量子计算在处理大量实时数据和进行复杂的风险评估方面的优势。提升计算效率、决策准确性,降低成本。2025年,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将合力探索“量子计算+金融”应用。
“与此同时,2025年两个颠覆性的技术,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也将迎来深度交汇。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实现从简单叠加到深度赋能的突破。”于凯迪举例说道,以AI大模型为例,传统计算方式在处理大规模参数空间时易陷入局部最优解,量子计算可利用其在求解组合优化和高维搜索问题上的优势,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和决策准确性,从而能够使人工智能在量子计算加持下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