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中自视点 > 信息详情

单忠德:中国制造业如何活血脉、强筋骨?

发布日期:2024-03-11 来源:东西智库作者:网络
  “技术和粮食一样,靠别人靠不住,要端自己的饭碗,自立才能自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产业链供应链是制造业的“筋骨血脉”,是稳住经济大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迈入制造强国第二阵列。当前,正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在2023年岁尾,中国工程院发布《2023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对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发展建议。

  报告从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创新发展五个指标测评9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指数。测评结果显示,美国处于第一阵列,德国和日本处于第二,中国处于第三阵列的前列。单忠德表示,2022年,我国制造业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经受住了超预期因素影响的大冲击,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稳定居于较高水平,制造强国建设稳中有进。

  单忠德:在创新发展这个方面,我们国家改变了2021年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单位制造业增加值、发明专利授权量等创业投入产出指标下降的局面,各个二级指标的分项数值都实现了小幅提升。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也均加大了对关键领域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力度,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连续13年世界第一,占全球制造业占比超过了30%。

  单忠德: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特别表现出我国制造业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体制优势,同时也是就业的压舱石和经济的压舱石。为了实现中国制造、中国速度、中国产品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奋进,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

  报告还显示,2020年—2022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年均增幅超过4个点,与美国等同处世界主要国家最高水平,虽然在个别年份出现波动,但整体实现平稳增长。中国制造业在攻坚克难中基本稳住了经济大盘。单忠德指出,其中一个表现是制造强国建设稳中有进,中国制造业展现出较强的韧性。

  单忠德:在国内外严峻的冲击下,我们跟日本、德国强国发展指数差距在缩小,而且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回升到27.4%,止住了10多年来持续走低的态势。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由2020年的28.34%提高到2022年30.46%,居首位。其中,机械工业表现强劲,规模持续扩大,利润额增速、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的工业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也创新高。

  另一个表现为制造业龙头企业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2020年—2022年,我国“全球500强中一国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占比”指数增幅超过“制造业增加值”指数值增幅,肩负起引领中国制造业复苏的艰巨任务。

  单忠德:从国内产业发展来看,龙头企业发挥了产业集聚的牵引和产业链上中下游辐射的作用,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从国际竞争来看,国有企业和民营龙头企业共同引领我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体系,特别是民营龙头企业加速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和新引擎。

  此外,还有一个亮眼表现是“新三样”出口拉动外贸增长,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单忠德:我们国家制造业出口占比占全球制造业出口总额比重是从2021年的19.51%下降到2022年的19.11%,应该说外贸稳规模、优结构需要我们持续强化。像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确实拉动了中国外贸增长。“新三样”在2022年全年的出口领跑了整个外贸,像电动汽车出口增长了131.8%,太阳能电池为主的光伏产品增长了67.8%,锂电池增长了86.7%。

  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新型生产要素释放巨大潜能,大国竞争日益加剧。从内部来看,我国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不够强,基础领域仍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大循环存在堵点。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和新型工业化推进面临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

  针对我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报告提出针对性措施建议。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助力推动制造强国建设,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安全性和竞争力,提升技术水平、产出效率、经济效益,形成具有持续发展力、国际竞争力、开放创新力和强大支撑力的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好地服务实现中国现代化。对此,单忠德指出,首先要坚持制造立国,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

  单忠德:我们要加快推动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以量的合理增长夯实稳的基础,以质的有效提升激发进的动能,同时我们要保证好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牢牢掌握中国制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的发展主动权,提升产业体系的整体效能。

  报告还指出,需加大创新投入,激发各类发展主体的创业活力。

  单忠德:真正地实实在在地把产业科技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探索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同时发挥国有企业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勇担原创技术策源地的重任。

  报告显示,我们产业基础尚显薄弱,与美国、德国、日本存在差距。制造业产业链关键环节仍存在“卡脖子”风险,特别是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与操作系统、航空发动机三大“短板”差距依然较大。单忠德表示,为加快补齐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夯实产业基础,要加速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单忠德:针对重点领域集聚力量进行攻关,持续丰富应用场景,真正不断筑牢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根基。特别是要继续大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的单项冠军企业。这里包括提升数实融合发展能力,就是真正以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和绿色能源双向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化市场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包括我们要开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的增长引擎,推动由过去的产业集群向未来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形成以未来市场为引领,未来产业为核心,未来工厂为底座的未来制造新形态。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