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在南京举办的世界半导体大会高峰论坛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首席供应官应为民表示,中国数字产业在传统行业纵深发展和持续创新,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发展空间巨大。
今年全球经济放缓,但是数字经济并没有停滞,还在高速发展。过去三年,远程办公、视频会议极大加速了企业数字化发展,企业上云进一步加速。全球公有云的发展稳步加速,数字经济深入参与各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1.5%,但是与美国数字经济相比,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美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5%,其体量是中国的一倍,这也意味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空间巨大。
应为民认为,数字产业的特点是波浪式创新,网络、应用和终端是相互的激荡,不断地推动社会发展。有时候达到一定量的应用,需要等待一段时间,需要产业界有耐心。我们正处于万物感知、万物智能互联的入口上,全息影像、元宇宙、超现实的体验一旦跨越用户体验,整个应用需求对网络带宽就会呈现百倍的增加。现在5G网络下载一部4K影片需要8分钟,未来的网络可能1分钟就可以下载一部4K影片。
中国的蜂窝网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利于中国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汽车、机器人技术不断处于领先行列。在AI大模型出来之后,算力、芯片相互激荡,ChatGPT席卷全球,中国对AI芯片的需求是年初的10倍以上。
华为认为,AI大模型要落地,一方面是深耕算力,还要打造坚实的算力底座,从架构创新、生态圈大量投入资金去打造算力底座;另一方面,我们要把行业的知识融入到AI大模型当中。华为和行业合作伙伴深入到港口、矿山、电力、金融、制造等十几个关键行业,400多个应用场景,未来大模型可以进入千行百业成为真正的生产力,应该有很多的机会。
半导体全球化停滞!聚焦本土需求,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崛起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原所长魏少军在南京半导体大会上表示,半导体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供应链全球化。“虽然依靠于全球来建立中国自己的半导体产业,但中国半导体企业在之前发展中,更多是被动跟随、承接国际上的分工,现在全球化停滞了,甚至被逆转了,全球化还是一个必须坚持的方向,那么就要自立自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要主动地作为。” 魏少军表示。应为民分析说,华为现在聚焦的连接、计算、通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底层都是芯片。
由于中美竞争,芯片供应环境恶化,半导体现在和石油一样成为战略资源,半导体产业高峰从美国到日本,再到韩国、台湾,现在地缘政治的竞争,迫使国家成立大基金,大量资金进入半导体行业,有利于带动大量社会资源进入半导体,带动半导体产业发展。“10年前半导体投资是比较冷门的,现在半导体投资变得更最为热门,研发工程师的薪酬也得到大幅度提升,这有利于大量社会资源进入半导体行业,半导体产业获得比较大的进展。”
长三角是国家半导体发展的重要区域,2022年产值达到7000多亿。首先,2022年长三角占全国IC产业规模约62.6%;长三角半导体人才储备占据全国70%;半导体产业链向纵深发展的要素最为完备;江苏省在封测领域涌现很多厂商,计算芯片、存储芯片和车载芯片的封测都取得了很大进展。近3年,长三角IC产业取得显著进展,比如Chiplet封装形式的CPU和低功耗射频SoC,汽车控制芯片;长三角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厂商、新品类和新产品(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零部件领域)。
半导体是高厚重的行业,需要高水平的资金投入、人才投入和设备投入。应为民认为,半导体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具备三大关键竞争力,包括极高质量、极高效率和极致创新。
我们目前面对三大挑战:
一、极高质量,主要表现为精密图形、新材料新工艺,提升良率;
二、在需求波动的情况下,如何去提升产线的效率?如何打通全产业的协同?
三、极致创新,目前中国IC代工先进技术受限,新技能人才不足,工具平台敏捷不足。
半导体产业是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基础。数字技术本身将重构半导体的竞争力。华为和合作伙伴一起,从研发、生产、供应和运营全流程合作,研发业务应用包括模拟/数字芯片设计,生产包括智能制造、排产、派工和缺陷检测;运营包括数字化转型、规划设计和安全。
华为希望自研的数字技术,能够帮助半导体产业去不断的提升竞争力,助力企业提升长期持续经营的能力。现在,全球半导体芯片供应的大气候有所变化,在这样变化下产业界的朋友要通力合作,我们要有更加坚定的意志与信念一起去共建、开放、创新、健壮的半导体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