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企业信息 > 信息详情

我们还有必要向德国制造学习吗?

发布日期:2023-05-16 作者:网络

  都2023年了,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很多新兴经济领域日新月异,不可同日而语。比如我们拥有傲视全球的电子商务和高普及率极为便捷的数字支付,从此甩掉钱包和各种卡片,可以说令很多欧洲发达国家如德国都难以望其项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欣欣向荣,全面开花,造车新势力呈现出群雄谍战的局面,市场需求也较为旺盛,甚至连德国汽车巨头大众都闹得沸沸扬扬传言要采购比亚迪的DM-i技术;中国电动汽车规模已远超其它国家......

  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再来思考这个问题,曾经我们无比崇拜和追随的德国制造,还有必要向他们学习吗?


  
1
  规模和市场的繁荣
  容易掩盖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大、市场大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加入WTO后,中国就长期霸榜“世界工厂”的名号,工业产值占全球四成,超过美国、德国、韩国的总和。近年来虽有“东南飞”的态势,但总体局面没有变。

  以电动汽车为例,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需求、消费认知等。一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免购置税政策、新能源汽车指标政策等,鼓励和引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和创新,提高了产品的性能、续航、安全、智能等方面的水平。同时,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也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动汽车就可以自满和傲视全球了。事实上,中国电动汽车仍然面临着很多关键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改进。例如,在核心技术方面,中国电动汽车仍然依赖于进口的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在安全性、成本、效率、品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品牌形象以及全球化方面,中国电动汽车仍然缺乏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在海外市场上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尤其是在造车技术、工艺、材料、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数字化系统等很多都源自德国、日本等传统汽车强国。

  可能宏观上一谈,觉得整体面不错。但是落实到细节上,还是能发现不少问题,找到真实的差距。

  2

  德国仍是制造业的标杆

  我们不应盲目自满,应持续学习

  德国工业企业所拥有的世界级品牌众多,这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在我们往期的盘点中,大家也看到了,很多都是百年老店,家族企业,实现卓越的全球化运营。一个国土面积相当于中国云南省的德国,8300多万人(2021)创造出超过2300个世界级品牌,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这是德国制造享誉世界的基石。因此,我们还应在以下方面持续加强学习和自我提升:


  1标准化战略

  严谨理性的德意志民族性格,形成了“德国制造”的核心文化:完美主义、精准主义、守序主义、专注主义。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体系,德国标准化学会(DIN)制定的标准涉及建筑、采矿、冶金、化工、家政等几乎所有领域,每年发布上千个行业标准,在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的贡献率达到19%,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至今,DIN先后颁布了《德国工业4.0标准路线图》、《德国标准化战略》(更新版)、《国际标准化研究2030》、《人工智能标准化路线图》等等,80%以上都上升为欧洲标准或者国际标准。可以说,“德国标准”就是“德国制造”占领国际市场的利器。

  2中小企业的活力

  德国与我们以央企和国企为主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国民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版图中,德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占据主导,甚至在很多领域居于支配地位。据统计,德国中小企业据了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4%,提供了约62%的就业机会。

  中小企业的活力之强带来了高度的创新。以2023年1月最新一批的“全球灯塔工厂”为例,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行业——做线缆和货柜支撑架背网的德国中小企业Mantamesh。


  说个难听点的话,就是个造“铁丝网”的公司,凭借在线制造模式的创新,实现了定制化互联制造,将客户活动量提高了261%,将产量提高了73%,同时将每千克产品的能耗降低了32%,成功入围灯塔工厂之列。所以,要成为灯塔,不只有巨无霸的大企业,还有这样小而美被人忽视的中小企业。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