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6日,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专家施耐德电气隆重举办了以“工业融合 物联未来“为主题的成都站创新峰会活动。活动期间,施耐德电气向中国工业用户正式推出了面向工业领域的EcoStruxure™(即 EcoStruxure™ for Industry),通过这个具备开放性、交互性的,全面覆盖工厂及机器设备的平台,施耐德电气将助力工业互联网发展,并重新定义工业领域卓越运营的新标准,最终帮助工业客户简化运营,利用开放性技术实现提质增效。
基于面向工业领域的EcoStruxure平台,施耐德电气在现场同时发布了主要面向OEM行业的独特架构——EcoStruxure™ Machine,该架构将为机械设备制造商和最终用户提供面向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真正的“一网到底”,将机器操作和工艺数据无缝集成,并支持快速响应及全面报告能力,从而降低客户的总拥有成本,为机械设备制造的全生命周期创造价值。
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成都站现场座无虚席
创新架构 放大价值
当前,面对城镇化、数字化与工业化带来的能效挑战,数字化转型与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工业领域企业实现洞察市场、运营优化以及提升利润的关键动力。在这一背景下,施耐德电气隆重推出了面向工业领域的EcoStruxure,以帮助广大工业客户应对全新挑战。施耐德电气面向工业领域的EcoStruxure拥有行业领先的互联互通产品、边缘控制和应用程序、分析及服务三层架构,将业界最广泛的能源、自动化和软件产品整合成客户所需的完整解决方案。此外,该平台还融合了源于WonderwareTM的最新一代System Platform 2017,使工业用户能够充分利用数字化带来的机遇,整合体系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工业运营,优化资产管理,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环境。
• 基于物联网的卓越互联互通产品:以诸如面向机器设备的御卓ATV 340系列变频器的智能化产品为基础,实现底层设备之间的互联、数据交互及监控
• 对物联网边缘的设备进行控制:以自动化管理系统为依托,在关键任务应用场景为工业客户提供实时解决方案,实现边缘控制;
• 应用程序、分析与服务:利用工业管理软件、顾问及专家服务为工业终端市场的各类硬件与系统提供支持及交互操作性,最大限度为实现企业无缝集成提供应用分析与服务。
智能制造 智造未来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力量之一,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可执行、可落地的实际解决方案,从“中国制造”稳健迈向“中国智造”。针对中国工业用户的这一独特需求,施耐德电气将面向工业领域的EcoStruxure全新架构和“透明+融合”、“先医后药”、“先软后硬”三大理念相结合,提供出最适应中国制造业发展阶段需求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帮助中国工业客户实现了端到端智能化和生命周期智能化的卓越升级。
例如,依托施耐德电气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新一代的智能工厂可以让客户的生产制造过程一目了然,客户订单将自动转化为生产计划,对人员、设备、物料智能调配,形成全程数字化追溯,实现从用户到供应商的端到端智能化。此外,智能化系统能够覆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研发、生产制造到远程服务,实现全程透明可视化管理。
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智能制造业务负责人李凯发表演讲
亮点频现 卓越体验
在此次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上,产品展示和体验互动等众多亮点集中亮相,使现场的广大用户对施耐德电气一系列创新利器和卓越运营的新颖体验一览无遗。
峰会现场隆重发布了御卓ATV 340系列变频器,作为施耐德电气“御”系列中面向机器设备的创新产品,御卓ATV 340系列性能更加优异,广泛适用于包装、物料搬运、材料加工、起重等行业,可帮助用户显著降低机器制造成本,提高机器可持续运作能力,创造更大商业价值。
更值得一提的是,施耐德电气创新的VR互动体验环节也为本次峰会增色不少。通过先进的数字化互动设备,现场嘉宾得以身临其境地探索并感受360°立体呈现的智能化水电站,全方位领略了卓越运营的全新体验,以及面向工业领域的EcoStruxure所创造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现场观众通过VR设备感受360°立体呈现的智能化水电站
转型升级 引领变革
2017年正值施耐德电气进入中国三十周年,展望未来不断变化的环境,施耐德电气提出了“数字化领导者” 和 “行业应用专家” 两大关键转型举措,将继续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核心,激励技术创新,提升能源使用和自动化效率。依托这些举措,施耐德电气希望在未来持续引领产业形态的变革,助力用户不断实现转型升级的新目标。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马跃表示:“面对当今软件定义并驱动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施耐德电气始终坚持创新,此次发布的面向工业领域的EcoStruxure,将进一步促进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有机融合,提升工业用户的决策力和生产力,增强企业级控制及透明度,实现端到端运营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优化,为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全面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