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困局背后的思维困局
猴年春节这段难得的空闲时间里,笔者与几位长年忙碌的浙江光伏企业负责人一起小聚,对于光伏市场的零和博弈困境,大家都有许多反思。
市场的风云变幻,给了这些企业老总们前所未有的压力。比如:尽管产品越做越好,但利润却越来越薄,还时常要面对一些“店大欺客”的客户,企业流动资金也常常处于危机之中。
似乎,这已经成为了多数光伏人经数年之久的心之痛。
不少光伏企业老总都认为,面对这样的境况,企业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补贴能赶紧到位,电网能加快并网服务,银行能加大融资支持,最终使自己企业的产品能够卖一个更合理的价格。
如此说来,似乎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问题的出路,也确实都在“政府、政策和产品”等方面。
由此而来的分析和判断,也直接影响了企业战略的制定。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常见的几种企业战略制定背后的逻辑吧。
首先,环境决定战略。纵观业内企业,由于大家几乎都在转型下游电站投资,因而整个行业都困在并网、土地、融资、补贴拖欠和电费收取等方面,也造成整个行业的收益都缺少保障。
这些困难,似乎也只有政府才能解决。而且,既然是公认的困难,那么我作为一家企业也不可能有什么办法克服。所以,对我来说,活下来是第一位的。另外,跟着大家都认为的机会往前走,众人的认可一定是有道理的。
这有什么不对吗?
其次,能力决定战略。比如,短期内我的资金还有空间,也还能承受得起一定程度的账期,这是我的优势;或者,我的渠道和资源很有优势,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可以去做一些特定市场的开拓,并形成新业务空间。
在这种逻辑下,企业家会认为,有些事情,只有我有能力去做,别人却不一定能,既然能形成短期优势,我为什么不做呢?
第三种,事务决定战略。从企业面对的日常运营事务来看,我已经辛辛苦苦地把产品做出来了,也想了很多办法认识到了不少潜在客户,因此,今天要跑客户,明天要跑项目,每天都排得满满的,很充实,而且每天都充满新的希望。
这难道不好吗?既然有事情做,就努力去做,既然每天都可以努力,就抓住一切时机去努力,这难道不正是敬业的精神吗?
也正是在上述逻辑下,我们多数时间无暇思考,也不愿意再做别的思考,就这样被环境、能力以及具体的事务推动,忙得团团转,根本停不下来,也确实身不由己。
最近,笔者被广泛应用的“NLP理解层次模型理论”中的一句话深深触动:“大多数人容易被困在环境、能力和行为这底三层,仅从这三个层次思考问题,并由此让自己的人生显得被动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