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的变革,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带领人类进入机器时代,机器代替人工,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人类也开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逐渐解放出来。随后的两次工业革命,机器得到了极大发展,人们越来越享受到机器带来的便利。技术在发展,机器也在进步,机器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即便如此,呆木蠢笨的机器还是不能替代人的全部工作,这促使人类给机器带来一些改变,赋予机器"生命"。
工业机器人的发明可谓是人类创造机器"生命"努力的一个结晶。工业机器人的最早设想来自于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的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剧中机器人"Robot"是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是一种人造的劳力。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对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一个福音,比如日本。
20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劳动力却处于严重不足的困境,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受到日本企业的欢迎。日本政府在经济上采取积极扶植政策,鼓励发展和推广机器人,激发了企业从事机器人产业的积极性。政府对中、小企业出台了一系列经济优惠政策,如由政府银行提供优惠的低息资金,鼓励集资成立机器人长期租赁公司,公司出资购入机器人后长期租给用户,使用者每月只需付较低廉的租金,大大减轻了企业购入机器人所需的资金负担。经过多年发展,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在数量、种类方面居世界首位,日本机器人产业也成为国际机器人行业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如国内人士熟悉的"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中的安川电机与发那科就是日本企业。
工业机器人在中国也有很长的发展历史,20世纪70年代,中国就开始研制工业机器人。后来我国也建立了第一条采用国产机器人的生产线--东风系列驾驶室多品种棍流机器人喷涂生产线,该线有7台国产PJ系列喷涂机器人和PM系列喷涂机和周边设备构成。但由于一系列原因,我国的机器人技术发展还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差距。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
在中国经济转型、制造业升级的关口,我国机器人产业也迎来战略性发展机遇,目前我国的机器人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这与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在国内,有相当一批机器人企业快速崛起壮大,沈阳新松、广州数控、埃夫特、埃斯顿等机器人企业在业内也声誉日隆。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如控制系统与减速机等核心技术还存在短板,机器人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这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共同解决的。中自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