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西门子的DNA。”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数字化工厂集团总经理王海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167年的历史中,创新是公司成功发展的支柱和始终秉承的价值观。
记者:在西门子这样的“百年老店”里,什么样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才能称得上创新?有没有鼓励创新的系统或者文化?
王海滨:西门子的创新是开放式创新。我们与50个国家的1000多所大学开展合作,与美国、欧洲和中国的顶尖大学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此外,自1999年起,西门子创业投资公司向超过170家技术公司和40家风投基金投入了超过9亿欧元。我们在德国、中国和美国有专职的团队负责在市场上寻找具有前景的技术,用以补充西门子的技术实力。
为了鼓励创新,西门子内部还建立了勇于承担风险的文化,我们通过营造开放的环境,鼓励大家尝试新事物,迎接改变。员工不会因为在尝试新事物时犯错误而遭到批评,与此同时,我们的管理层也时刻准备着提供帮助并承担责任。
记者:在“工业4.0”的发展进程中,西门子当前面临的内外挑战是什么?公司选择怎样的发展路线?
王海滨:公司今年5月提出“2020愿景”,“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将是西门子近几年业务的核心方向,“数字化”是迎接“工业4.0”时代的明确信号。
西门子在“数字化”方面的投入,包括对于工业软件的持续研发投入、在德国安贝格和中国成都建立数字化工厂等。我们深知工业软件和IT技术不仅是工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企业向数字制造转型,向“工业4.0”时代迈进的必要工具。现在,西门子每年的研发投入约40亿元,有50%都投向工业软件方面。
同时,我们非常关注如何将虚拟的软件世界与现实的硬件世界相融合,构建和生产出实体的产品。比方说在数字世界当中的汽车,我们最终感兴趣的还是如何根据虚拟模型生产出实体汽车,所以希望通过更好地虚拟出实际生产环境,模拟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界限,实现过程和技术之间最完美的平衡,在此基础上不断去推动创新。
记者:在“工业4.0”战略中,西门子扮演了什么角色?实现该目标的难点在哪里?
王海滨:不管是德国的“工业4.0”概念,还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都强调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及企业数字化和互联化、虚拟生产世界与现实生产世界相融合的大方向。西门子在这个过程中,愿意做倡导者、实践者、创新者和提供者。
想要如“工业4.0”所描述的,将虚拟生产世界完美落实到具体工厂操作层面,达成生产最优化,不仅需要将所有生产元件、机器和流程数字化,还需要相关数据的流通和计算。工业软件长足发展,也要靠硬件的数字化研发。同时,还得达成软件和硬件的无缝集成,以及数据驱动的服务。这正是西门子目前在做的工作。我们也希望能与中国制造企业站在一起,提醒他们、帮助他们迎接来自制造业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