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陕鼓集团创新转型之路

发布日期:2013-12-10 来源:机经网作者:网络
  近日,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历程的第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在中央电视台2套热播,陕鼓集团转型升级的历程和成效被载入第四集《智慧转型》,成为陕西省唯一一家被收录其中的企业。陕鼓独特的发展模式对装备制造业所起的典型示范作用也备受肯定。用创新的力量实现转型,这也是陕鼓集团这些年不断应对需求变化,调整结构,从而引领市场的重要举措。
 
  “两个转变”应对市场
 
  陕鼓集团董事长印建安认为:“在客户和市场面前,企业需要放弃自我,要通过资源整合,来实现用户的需求”。
 
  为此,陕鼓确立了“两个转变”发展战略。即: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能量转换领域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资本运营转变。瞄准客户、市场所需要的环节,进行重心转移,从重资产、高风险、市场柔性差、收益不稳定的传统机械制造模式,向依靠创新和智力劳动高端高效发展的新型制造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企业规模快速增长,呈现出效益快于规模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而且效益指标领先国内同行,人均利润甚至超过了国际一流同行企业,体现了企业智慧转型的成效。
 
  “一加一减”聚焦核心
 
  近几年来,陕鼓加快新产业的发展。坚持“有所不为,有所作为”,集中精力和资源于高附加值环节,对低附加值环节进行专业化外包。从2002年以来的十年间,企业累计放弃了机床维修、铸造、运输等10余项业务,节省下来的资源,被配置到企业最擅长、更能产生效益的地方,相继组建了服务产业部、工程公司、自动化工程部、气体事业部、水处理事业部等十余个新兴业务部门,企业重心向服务经济转型。目前,陕鼓服务队伍已近300人,2012年公司能量转换系统服务营业收入达到了7.45亿元。
 
  2012年,陕鼓集团研发费用的投入已占到营业收入的10.47%。在已取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的基础上,陕鼓设立了由陕西省政府授予的“流体力学专业”三秦学者特聘专家岗位,建立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截至2013年10月底,陕鼓共申请专利172项,已授权专利143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
 
  从生产转向服务,从制造走向创造,2009年开始,陕鼓将目光又投向了第三个新业务版块——运营。2012年,陕鼓动力作为主发起人联合省内外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金融运作等优势企业成立了陕西秦风气体股份有限公司,拓展了陕鼓产业链。现在,陕鼓气体供送业务的规模总量已超过30万Nm3/h,提升了服务经济水平,也使企业真正实现了从卖“奶牛”到卖“牛奶”的转变。
 
  “归零赛马”创新管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为此,陕鼓面向全球积极选拔聘用优秀的业务和管理人才,努力使企业保持发展活力和后劲。并将集团业务划分为十三个参赛团队,提出了“市场法则下的归零赛马机制”,“归零赛马”机制包括领军人物和业务团队行政级别归零、历史成绩归零、干部终身制归零等,使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竞争环境下的团队站在统一起跑线上进行比赛,通过建立高级经理人的综合评价体系,逐步锻炼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团队,为有能力、愿意干事情的人搭建更大的平台,将干部管理由“相马”向“赛马”转变。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三一2.7亿北京昌平区再拿地 加速在京布局

下一篇:宁东油田NP40井喜获高产工业油流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