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前景广阔
特雷佛斯和施万内克都认为,无线充电最终会像WiFi一样无处不在。该技术显而易见的用途是便携式设备,但其潜在用途远不止如此。例如,它还可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停车位、信号灯乃至公路沿线都可设置发射器。汽车充电需消耗大量电能,但Fulton推出的eCoupLED技术可以对此计费。未来的场景可能是车主将车开到停车位,掏出手机购买一些电量。咖啡厅或机场也可提供收费充电服务。
该技术改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施万内克表示,实验证明,该技术没有危害,至少为消费设备充电时产生的磁场不会影响身体。eCoupled技术还可以检测电能传输的接收对象。一旦检测到接收对象并非所需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动汽车,设备将会切断电源或提醒用户。
行业协调发展
新技术的普及都面临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经典难题。只有无线充电站遍布各地,无线充电才有很大吸引力;然而,在大量用户拥有兼容设备前,商家没有安装充电站的动力。这个难题将延缓无线充电技术的采用,但只有时间能够解决。特雷佛斯称:“这需要理顺所有关系,充电设施建设、充电器进入用户家庭、技术在产品中的运用需要整个行业的协调。”但他认为,这个问题不大,因为用户已经享受到了这种技术带来的好处。
特雷佛斯认为,无线充电还处于初步阶段,其发展路径与Wi-Fi类似。他以星巴克为例称:“只要配置这种技术的手机够多,用户经常停留的地方便有动力提供充电设备,因为这样能吸引顾客。”在星巴克,顾客都想要有插座的座位,这表明“确实存在这种需求”。
至于无线充电技术能否成为下一项伟大的技术,他表示:“它有改变人们生活的潜力,因为它解除了对电池耗尽的忧虑。”
施万内克则称:“我认为这是一项能够催生许多其他重要创新的伟大技术。电源不应让我们担心。这种技术让它随手可得,人们便再也不用担心没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