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德意志帝国诞生以来,这个浸润于古典音乐、散发着古典哲学理性光芒的国家,经历了数度起伏。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里经历过社会经济的快速繁荣,也经历过战败后的迅速衰落。每次衰落之后,德国总能在短时期内再度崛起,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如今,在工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德国制造”已成为世界市场上“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也树立了德国“双高”(高使用价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美国《新闻周刊》曾发表题为“众厂之厂”的文章称,“德国制造”之所以称霸世界,是因为德国人能把普通的金属敲打成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
1887年,为了保护英国市场,英国议会修改了《商标法》,规定所有由德国提供给英国的物品都必须标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制造”的劣质产品与英国的优质产品区分开来。这就是“德国制造”历史命名的由来。
随着德国严格生产规范,德国的产品质量后来逐渐超过了英国质量指导标准,加之德国企业和制造工人的特点,促成了德国制造作为高质量的代名词,并一直持续到今天,有着强有力的销售卖点。
因为“德国”才有德国制造
如今,“德国制造”的高品质包括高绩效、耐用、少量维护、设计优异等特点。德国如何铸造出这种品质?不妨看看德国的企业家、德国法律以及德国人的性格和文化。
德国的许多企业家受技术驱动,把他们对于质量的想法应用到产品中去,比如博世集团的口号就是“科技成就生活之美(Inventedforlife)”。
德国严格的质量法规,要求相对较高,时间也比较长。《德国啤酒纯净法》应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消费者保护法了,该法案只允许啤酒中含有啤酒花、水和麦芽,以此来保证质量。文化因素还必须要提及的,是德国人决定追求“最好”时不会因为满意而停止脚步。
用“严谨、认真”这样的性格特点来描述德国人,德国人的确会很开心。如果你到德国访问,你会看到德国的行人通常会在红灯前停下,哪怕周围没有车辆通行。当你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多数人会说,“即使没有车辆通行,我们仍然需要成为孩子遵纪守法的楷模”,虽然不排除小部分人可能是害怕警察的罚单。
除了学校和父母的教育,德国社会习俗也在引导孩子们如何学习。比如,当考虑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时,在德国一个常常被提及的问题是:“如果人人都这样做,后果会怎样。”这种思考模式可追溯至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
还有德国人很难妥协的态度,既帮助德国人提升品质,同时也推动了德国式创新。他们通常想要的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与美国式的创新相比,德国式的创新通常是技术第一,然后问我们能根据这个技术来做什么,而美国通常是顾客第一,问顾客需要什么。
当然,两种创新方式都有其不足,因为消费者通常不知道他想要什么,并且不是所有的技术都是消费者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