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企业信息 > 信息详情

三一重工:今年海外市场销售额将达100亿元

发布日期:2012-10-24 作者:网络
     “预计今年三一在海外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元人民币。”三一重工副总裁贺东东昨日在中国CEO年会上表示。他称,按照赫尔曼·西蒙的理论,企业在完成“差异化”阶段后,将逐步进入“国际化”阶段。
    三一重工的国际化进程,从2002年至今历经10年,先后经过国内制造出口、海外投资生产、本地化经营三个阶段。
    2009年以来,三一重工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采取“全球化研发、本地化制造与服务”,在部分国家已经实现了全产业链在海外。今年上半年,三一重工斥资3.24亿欧元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与起重机制造商奥地利帕尔菲格集团合资设立两家起重机子公司。
    “从全球来看,卡特彼勒作为行业老大,今年1~9月份业绩增长20%,三一重工前三季度业绩增长50%。”贺东东说,“从全球来看不存在过剩。”
     不过,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三一重工营业收入仅同比增长4.6%,而利润则比去年同期减少13%。若按照贺东东所称前三季度业绩增长50%,则意味着三一重工在第三季度业绩出现了大幅增长。
     显然,海外加紧布局,与国内市场萎缩有不可割裂的关系。
     有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国内机械行业这几年的定向增发和发行债券,基本都是为了扩大产能,而在此前经济景气的时候产能就已经增长太快了。而且,2011年各大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做了很多促销,很大程度上透支了未来的销售额。此外,三一重工相对于竞争对手中联重科的市场优势也在逐步缩小,上半年部分财务指标还次于中联重科。
     昨日,与贺东东一起出席活动的新华都集团总裁唐骏也将国内重型机械行业与光伏产业相提并论,称重型机械行业遇到很大的挑战。
     但是,三一重工的国际化道路前途尚未明晰。
     近日,三一集团在美风电项目受阻,虽然该项目属于三一集团非上市资产,从法律意义上与上市公司三一重工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依然让正在国际市场寻求扩张的三一重工不寒而栗。贺东东称:“中国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往往会遇到诸多经济壁垒或非经济壁垒,中国企业一直以来都游离在西方文化之外,下一步国际化有很多困难。”
    制造出口、海外投资,都是在海外实现“本地化经营”的前置步骤,而本地化经营才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部分。贺东东称,只有完全满足当地客户需求的产品才算是好产品。而只有在本地化阶段才能达到生产出“好产品”的目标。
     此外,即使已经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立住脚跟,如何融入当地市场和文化,依然是巨大的挑战。长久以来,中国企业在国外经营自主品牌,往往是从背负“中国制造”的负面形象开始的。贺东东称:“中国文化、管理风格,在海外非常容易引起文化冲突和管理冲突。”
     不过有分析师对记者表示,由于市场需求的萎缩并非只有中国,全球房地产市场都不好做,否则三一重工的海外并购也不一定就能如此顺利完成。
     “如果国际市场能够转暖,三一在海外的布局就是值得的。不过可以看到,迄今为止,我国企业‘走出去’真正成功的案例非常少。”山西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李争东对记者称。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宁波首座220千伏智能化变电站投运

下一篇:雷柏科技大量引进机器人 工人数量将锐减三分之二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