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应洛: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陕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咨询委员,国际工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科评审组组长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人类正从工业社会向服务社会过渡,“服务经济”将成为21世纪经济的主导。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超过三分之二,经济重心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通过发展服务业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发展中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服务业,通过服务业的增强提升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如何快速推进服务业发展?为此,日前有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郭重庆,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汪应洛。
服务与制造的融合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
记者:制造和服务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关系似乎不大,如何理解服务型制造?
汪应洛:在人们的传统概念中,制造业和服务业间是相互独立的关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制造业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也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服务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间正在越来越多地互动,两者正变得越来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支持。
一方面,服务逐渐渗透到生产环节的各个领域,制造业日益变得“服务密集”,任何制造产品的生产都会融入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制造已向服务化发展。制造业通过服务拓展业务范畴:制造企业提供依托产品的服务;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创新挖掘市场机会提高盈利水平。制造商的国际运作活动引发对服务支持的需求:制造商的全球范围内的供应源、市场和竞争推动了通讯、航空运输和货物处理等服务技术的发展;跨国制造企业主要通过其在技术转移、营销、金融、物流等服务方面的能力获得规模经济。
另一方面,服务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逐渐摆脱过去的小生产方式而融入更多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服务已逐渐向工业化发展。1990-1995年:管理科学运用于服务业,以假日酒店为代表的酒店业开始提供全球一致性、标准化服务。1960年:工业工程思想引进服务业,有代表性的是麦当劳采用生产线方式提供标准化服务;1970年服务业进行工业化尝试,以超市为代表的服务业开始通过规模效应大幅度提高服务效率; 1990年至今,服务业和制造业逐渐融合,如IBM、惠普等都已在许多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全球服务支持系统。
总之,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将越来越明显,并已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
服务与制造的融合使世界制造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记者: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对世界制造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郭重庆:伴随着全球化,世界制造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业就像黏结剂,将社会化、国际化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整条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粘接起来,对世界制造业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