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研引智结硕果 市校合作开新篇
深圳虚拟大学园2011年联席会议隆重召开
2011年11月15日下午,深圳虚拟大学园2011年联席会议在益田假日威斯汀酒店隆重召开,科技部、教育部、广东省科技厅领导以及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40多位校领导共16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国强主持,深圳市副市长张文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科技部、教育部、广东省科技厅、深圳市领导对深圳虚拟大学园促进市校合作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寄语希望在新时期深圳虚拟大学园各院校在珠三角继续发挥人才集聚地、技术创新区和中小科技企业集散地功能,为深圳市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做出重要贡献。
深圳市科工贸信委、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邱宣做深圳虚拟大学园工作汇报,重点介绍了深圳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同时简要回顾今年3月深圳市在北京举办科技经贸人才交流会以来的工作与落实情况;提出了深圳虚拟大学园的新使命与任务,并就深圳在“十二五”期间结合深圳新型战略展业发展,建设新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国际化特色学院工作提出了倡议和设想。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范坤在会上发布了深圳市建设特色学院的主要思路和做法。
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南大学和人民大学等6家大学校长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各位校领导围绕引进高端人才和研发、深化高校与深圳的合作畅所欲言,观点鲜明、思路清晰,既充分肯定了深圳的投资环境,表达了对经济特区的美好祝愿和共创双赢的强烈意愿,又对深圳下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吸引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各类人才在内的更广泛的资源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
会议还举行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共有13所院校与20多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据悉,深圳虚拟大学园成立于1999年,是深圳市委市政府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实施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举措,是我国第一个集成国内外院校资源、按照一园多校、市校共建模式建设的创新型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是国家有关部委、省市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广东科技人才基地”和“深圳市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
12年来,深圳虚拟大学园在政府和院校共同支持下,根植于深圳特区、毗邻港澳、服务周边、辐射全国,不断成长壮大:聚集了53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8所中国内地院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6所香港院校,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等6所国外院校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立事业单位建制、独立法人资格的成员院校深圳研究院42家;搭建“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平台”,在深设立研发机构113家;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博士的在职学历学位培养和从短期专项到为企业量身订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41所成员院校累计培训各类人员144604人,其中:培养博士1438名、硕士32488名、引进实习研究生3479人、订单培训42369人次;组织成员院校的资深专家来深开展学术活动、提供技术交流和决策咨询,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专家讲座1363场;与成员院校博士后流动站共建“虚拟大学园博士后工作站平台”,进站博士后85名;设立“深圳虚拟大学园孵化器”,现有孵化场地面积4.5万m2,累计孵化科技企业704家;国家大学科技园用地面积26.5万m2,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的产业化基地已投入使用,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的深圳产学研基地正在建设中;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平台大楼和综合产业化大楼将于2012年建成;各成员院校深圳研究院产学研工作持续深化、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转化科技成果1247项,开展校企合作项目1367个,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162个,省部项目61个,市级项目191个,获得专利357项。已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专业突出的高端人才宜聚地、研发机构聚集地和中小科技企业集散地。
作为各成员院校在深圳发展的创新载体和公共平台,深圳虚拟大学园聚集创新资源,不断提升市校合作水平,将大学的科研和智力优势融入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深港合作与国际化等方面为深圳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成员院校深化教学科研改革、服务社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现了市校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