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企业信息 > 信息详情

三菱电机自动化换帅开启“新”篇章,为本地化再加码

发布日期:2021-12-10 来源:国际工业自动化作者:网络
   

  ▲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总裁张巍

  今年4月,张巍从时任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总裁王坚手中接棒,正式执掌这个百年自动化品牌的中国市场业务,与此同时,他也成为三菱电机自动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中国本土总裁。虽然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人才本地化在当前并不鲜见,但对于日本企业而言,这仍算得上一次大胆的改变。

  近日,张巍履新以来首次接受了媒体采访。他向记者分享了三菱电机自动化近年来在市场战略、业务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种种变化,以及面对数字化转型及绿色制造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公司业务发展的思考和抉择。

  草蛇灰线的叙述脉络中不难发现,这个看似突然的任命其实有迹可循。一方面,在2000年就进入三菱电机自动化工作,并担任副总多年的张巍在能力上已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贴近服务中国市场,三菱电机自动化十几年来一直在进行探索和突破,管理层的本地化只是其中一步。

  变化中从未缺席

  为了顺应中国市场的发展让品牌更接地气,在日本企业谨慎行稳的标签下,三菱电机自动化一直在向本土化迈进。

  2006年,国内自动化市场呈方兴未艾之势,各品牌纷纷加快布局。当时三菱电机自动化的营运中心设置在香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自动化产品必须经过香港才能入关,带来交货时间和产品成本的双重压力,对市场的把握也存在弊端。因此,三菱电机FA总部果断决定将运营中心从香港迁移到上海。运营中心转移过程中的困阻自是不言而喻,承担这项艰巨任务的正是当时在物流部的张巍。协调多方资源,整合第三方物流,建立全新的代理商体制,坚定了香港代理商在大陆投资的信心和决心。这是三菱电机自动化第一次迈向本地化的变革。

  运营中心落户上海为三菱电机自动化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销售业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在新的发展阶段,又迎来新的考验。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公司组织结构,销售模式,人才配置无法满足持续发展的需求。直面这些挑战,三菱电机自动化没有退缩和畏惧,积极推动变革。

  例如,增加了绩效考核等多维度评估的新销售体系,不但提高了销售人员的能动性,也带来业务的显著提升;不断健全的渠道体制,在公司与代理商之间建立互信共赢的生态环境,激发他们的潜能,短短几年就有多家代理商步入“十亿阵营”,销售规模翻了几倍;对于优秀人才破格提升,并实行跨部门,跨区域,甚至三菱电机集团内跨公司的轮岗和交流。这些创新的策略成为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抓手,也为公司持续的发展提供源动力。

  现在的三菱电机自动化,又处于一个新的变革交汇点上。

  过去五年间,三菱电机自动化销售业绩增长超过100%。对张巍而言,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带领三菱电机自动化在接下来的五年,在中国实现经营业绩再翻倍。当下的疫情和政治格局影响下,全球供应链紧张,原材料缺货严峻,挑战企业的业务模式;中国新能源市场迅速崛起,锂电、太阳能、液晶、5G等行业不断催生新需求……张巍表示,推进中国研发中心的落地,推进更积极的吸引人才的策略都将是公司接下来的重点。

  当前中国很多行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衍生的需求瞬息万变,原来的通用产品和设备已不能和新需求接轨,而远在日本的研发中心难以对市场做出及时的支持和响应。”这也是三菱电机自动化向本地化迈出的更深入的一步。

  打造贴近本土的智造路径

  “贴近市场”这一特质其实也一直贯穿在三菱电机的技术理念和框架中。在三菱电机的理念中,智能制造不仅是由设备来替代人实现作业的自动化甚至无人化,而是通过IoT将开发和制造、物流等领域的所有机器和设备联系起来,收集,分析并且灵活运用所收集到的海量数据,从而实现“工厂全面优化”。简言之,智能制造是一种立足于生产现场,“自下而上”的产业升级路径。

  承载这一理念的e-F@ctory,是三菱电机向业界推出的利器。从2003年提出至今,e-F@ctory除了在三菱电机自己的工厂中实践,全球范围内已经成功实施了超过两万个案例,锂电、太阳能、液晶、5G等行业的领先企业,均通过引入e-F@ctory而实现智能制造升级。

  在很多企业的认知里,智能制造就是需要从头开始构建大规模的系统,而这往往阻碍了企业向智能升级迈出第一步。

  e-F@ctory是根据企业当前所处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在现有的生产线上追加嵌入的解决方案,逐步实现升级转型。在智能化的升级路线上,三菱电机提出了SMKL智能制造改善等级方法论,从可视化等级和管理对象两个维度,把握企业现阶段的水平,确定目标,让阶段性的逐次推进生产改善成为可能。这一方法论已经被国际标准接受,成为智能制造推进的参考标准。

  张巍表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成功实践,证明了这种’自下而上’的路径,更适合中国制造业当前的发展水平。”

  从e-F@ctory的技术框架中可以看出,数据是智能制造以及数字化的核心所在。三菱电机自动化丰富的自动化产品组合在数据采集环节具有先天的优势,在更为重要的数据分析和数据价值挖掘环节,三菱电机也取得进展:2018年正式推出的MELIPC智能型工业控制产品,在FA生产现场和IT系统之间形成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处理、传输解决方案,并通过导入边缘计算、IoT、AI等领先技术和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将生产现场数据进行一次处理,削减通信量,提高实时性和安全性。

  张巍采访中也坦言,虽然推进“自下而上”的路径更贴近制造业实际需求,但三菱电机也不断强化自身在上层软件业务的布局。

  近几年,三菱电机已经通过收购Anywire、iConics、Robotics等细分领域的新锐企业不断完善工业物联网生态圈。但作为FA领域的专家,三菱电机深信,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满足智能升级的所有需求,与代理商,OEM,客户之间形成互信共赢的生态环境,

  依托e-F@ctoryAlliance联盟的力量来打通上下游的生态链,是属于智能时代的正确打法。

  助力双碳视角下的中国速度

  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碳中和,碳达峰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双碳”目标成为中国时代发展下的新命题。”双碳”目标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更是一场重构能源与制造业产业格局的零碳转型。张巍认为“碳中和,碳达峰和制造业其实是一对矛盾的存在,提高制造业产能必然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大。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借助技术来找到这种平衡点。”

  在张巍看来,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制造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和环境优化,使得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经济效益最优的绿色制造理念,与中国的双碳目标高度契合。而绿色智能制造也正是三菱电机几十年来一直倡导的理念,并基于此形成E-JIT(EnvironmentalandEnergy-JustInTime)绿色制造综合解决方案。

  

  E-JIT理念

  三菱电机开发出的E-JIT环境的生产成本仿真技术平台,在边缘计算中导入了三菱电机自主研发的可实现高速数据处理的集约型人工智能“Maisart”,通过对工厂里的生产效率、能源效率、环境负荷这三个不同的指标统一换算成生产成本,进行生产成本的虚拟仿真预测,同时向工厂运营管理者提出符合生产成本的生产计划及设备运转计划,实现全面优化的智能制造。2020年,三菱电机运用并实践E-JIT理念的两大案例入选工信部主办的《中国“互联网+”绿色制造融合案例集》。此外,三菱电机在中国的6家制造工厂荣获了工信部的批准认可,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这也为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示范。

  植绿不辍,久久为功。各国低碳转型的实施之路无不是道阻且长,而“3060”时间线则要求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必须采用中国速度。

  张巍表示,作为绿色智能制造的长期践行者,作为中国市场的一份子,三菱电机希望以E-JIT理念为基础,以先端技术创新产品为手段,为智能制造提供绿色解决方案,为双碳目标的完成贡献力量。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