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中速发展成常态 中国需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发布日期:2012-12-17 作者:网络

    中国工业已进入到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在近日召开的第六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表示,过去长达30多年的两位数超高速增长阶段即将结束,而7%~8%的中速发展将成为常态,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工业发展的核心主题。


    苏波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战略目标。中国工业在实现上述目标中肩负着历史重任。按照十八大部署,必须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把握转型发展战略机遇期


    苏波表示,中国工业已进入到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新阶段。综合判断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我们认为,中国正处于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但是,我们经济发展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就是说新时期的战略机遇期不是过去30年的复制,而是有它的新特征、新变化。长达30多年的两位数的超高速的增长阶段即将结束,而7%~8%的中速发展将成为常态。目前的经济增速下滑,主要是由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以及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影响而形成的,我国经济已经到了必须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这个新阶段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自主创新、技术升级、赶超一流应该成为企业发展追求的目标。二是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应该是企业所追求的中心任务。三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既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四是在继续扩大出口的同时,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和国家的长期战略。在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生产要素的成本上升,已经难以支撑经济超高速发展,而平衡、稳定、健康的中速发展是保持较快增长的最佳途径。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中国工业要把握转型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首先,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领域,是优化产业结构、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一是着力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如,要发展民用航空产业,依赖于航空发动机及关键材料等核心技术的突破。要以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突破重大技术瓶颈。我们将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研制一批急需的技术标准,完善一批重点领域产业链条,创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基地,支持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产业联盟,切实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潜力要转化为现实需求,还依赖于市场培育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比如新能源发电需要储能等基础设施,物联网发展也需要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应用示范工程来带动。要依托重大工程和重大需求,组织协调打通重点产品应用环节,加速形成研发—制造—应用的良性互动,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三是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针对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复建设、盲目布局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宏观引导,建立健全新兴产业监测体系,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避免产生系统性风险。加强部门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衔接协调,推动财税、金融、体制机制改革等配套政策和相关实施细则加快出台,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未来一段时期,传统产业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必须强化需求导向,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步伐。一是促进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树立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探索合同能源管理、碳交易、排污权交易等新机制新模式。同时,作为工业部门,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产品、技术装备、综合解决方案等有力支撑。二是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提高效益为重点,着力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加强自主品牌培育,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引领和创造市场需求,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工业增加值和产业竞争力。三是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两化融合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提高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生产装备,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提高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第三,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必须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必须围绕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突出发展重点。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和支撑条件,现阶段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着力培养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及外包、检验检测服务、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等重点领域,不断提升服务支撑转型升级的能力。二是要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要积极引导制造企业立足产品制造,发展故障诊断、远程咨询、专业维修等新型业态,提高专业服务以及全生命周期服务在产品价值中的比重。三是积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要鼓励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比如,在节能环保领域就需要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商业性的增值服务新业态。


    苏波强调,全球经济复苏和制造业转型发展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将不断完善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环境,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向实体经济,加强财税、金融、投资、贸易、土地、环保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我们应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发挥工业在实体经济中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