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刘振洲:谈安防系统的“四化”导向及系统构架

发布日期:2012-08-27 作者:网络
  刘:我最深的体会是--因地制宜、以我为主。
 
  首先,因地制宜是指建设项目设计要有针对性,即要注重建设单位的防控特点。
 
  根据规范,安防系统设计前须进行现场勘查。一般将调查结果以填表的形式展现,形成“用户基本情况调查表”、“ 用户安全防范需求调查表”、“现场环境调查表”,即所谓的“安防三表”。安防三表基本上反映了用户的防控特点。
 
  在安防三表的基础上,重点对如下几方面的防控特点进行调查分析:
 
  1、用户防护风险等级:防护等级的高低与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成正比,在设计中应据此来决定系统模式的选用(模拟/数字/模数结合?单系统/双系统?)及关键设备的热备配置(分析哪些是关键设备?是否需要作热备?如何进行冗余切换?);
 
  2、用户单位组织结构:按其组织管理模式来决定系统结构。如对于高层/中层的两级管理单位,若无特殊要求时一般以总控/分控的二级系统构架与之对应;
 
  3、前端监控点、探测点的布点情况:数量的多少、分布的集散、距离的远近首先是影响系统设备的选用,进而影响系统的构成;
 
  4、原有资源的可利用情况:为使系统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对原有资源进行可利用分析,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系统的构成。
 
  其次,“以我为主”是指系统方案设计应以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及建设项目的特点为依据、以建设项目的要求为目标,利用自身掌握的技术和积累的经验,对市场现有的系统设备择适选用,从积极主动的角度去构架一个系统,而不是消极被动地依赖于某些公司的某些系统设备、生搬硬套。这就是所谓的“以我为主”而非“以设备为主”。
 
  记者:您曾独著及参与编写了很多优秀的行业论文和书籍,如论文《数字视频实时监视系统的设计探讨》、《建设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系统设计分析》及著作《数字城市建设》等,请您谈下在您创作编写这些书籍时的感受?接下来有没有出书的计划?
 
  刘: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职称?名利?奉献?不过无论是什么,我想能留下一点东西、提出一些问题与同行们讨论总是好的。我写作主要看时机,这时机就是依赖于平时的积累、总结、归纳、提炼和升华,只有到了积累总结到一定的程度和提炼升华到相当的高度我才会去写。如在今年 “第九届中国安防论坛”中发表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系统设计分析》一文就是多年经验的总结,时机成熟时一气呵成完成的。所以说以后是否继续写文章或出书,只能看条件和机会,一切随缘吧!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李明甫:与时俱进 开创安全技术防范事业新局面

下一篇:许益美:坚持可视对讲与安防系统一体化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