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人工智能加速融入艺术领域 除创作外还能鉴别真伪

发布日期:2017-12-15 作者:网络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诸多领域带来的全新改变。如今,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正不断拓宽,此前被认为最不受“威胁”的艺术领域现在也“难逃宿命”。人工智能不仅开始涉及艺术作品的创作,还参与起了艺术品的鉴定工作。
 
        随着科技变革加速,人工智能迎来了全面爆发。从技术层面上讲,人工智能将科学和技术变得同人一样智能化,而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将必然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影响更多领域的未来进程。
 
       人工智能向艺术领域渗透
 
       技术与艺术一向被视为光谱的两端。技术意味着可量化、可复现、可批量产出,艺术则截然相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史元春教授表示,在她看来,科技的严谨和收敛性思维与艺术家的发散性思维有很大不同。
 
       但在人工智能席卷而来的当下,推崇创造性、独特性和灵光一闪的艺术能否自外于这股热潮呢?过去两年,在人工智能的风潮下,人们相继看到了谷歌DeepDream项目作的画、小冰写的诗、听到了Magenta项目创作的流行歌。艺术,这块传统上被认为是人类智慧金字塔尖的领域似乎也要被人工智能占领了。
 
       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可迁移性、可靠性在艺术领域的应用重要性正不断提升,不仅可以提升人对艺术的理解,甚至影响对艺术品的评价和估价等。
 
       人工智能将威胁艺术职业?
 
       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拓展正在持续深入,并开始“创作”一系列“艺术作品”。此前,罗格斯大学的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制作出一套名为CAN(创造性对抗网络)的人工智能。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这套系统开始生成极富创造力的抽象艺术品。
 
       实验室主任艾哈迈德·艾尔加迈尔震惊不已,因为这些作品无异于艺术市场上流行的那种抽象画。他组织了一场图灵实验,邀请大众辨别这些作品到底是人类艺术家的作品,还是人工智能的创作,结果出人意料。
 
       53%的人工智能艺术被认为是人类作品,首次超过半数。而在对照组,即巴塞尔艺博会的作品中,只有41%的作品被认为出自人类之手。不仅如此,人工智能艺术的各项评分都超过巴塞尔艺博会的参展作品,并且在创新性和复杂度上远超后者。
 
       人工智能对于就业的威胁似乎已经延伸到了之前未曾预料到的艺术领域,人们开始有些惊慌失措。不过,我们毋需过分担忧。因为抽象表现主义大师的作品仍以85%的优秀成绩领跑实验,在喜恶程度上也高于人工智能。
 
       除了创作还能鉴别艺术品真伪
 
       鉴定一幅艺术品的真伪很长时间以来都被视为一项巨大的挑战,被视为鉴定业分支的鉴赏力着重于识别一位艺术家的风格特征。而现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艺术品鉴定也成为了其“挑战”的新目标。
 
       研究者们为该人工智能提供了包括毕加索、马蒂斯与席勒等著名艺术家在内所创作的300幅线条素描作品。通过研究这些作品,该人工智能识别了8万条个人笔触,并通过神经网络学习了这些笔触的哪些特征与哪些艺术家的特点相对应。
 
       通过结合神经网络与机器的学习算法,这项研究发现,该人工智能可正确识别80%作品的作者。更令人叹服的是,该人工智具有仅通过单一笔触便可甄别每幅呈现于它面前的作品是否为伪作的能力。罗格斯大学的论文研究学者AhmedElgammal表示,这项技术是突破性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做到比AI更强大,更具识别真伪的能力。
 
       当然,这种鉴定方法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适用于那些线条清晰且条理分明的画作,对于那些无法辨别笔画的绘画作品就无能为力了。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突破,相信其“鉴别”能力,也将获得持续提升。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