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规模达20万台

发布日期:2014-09-14 来源:金模网作者:网络
2014年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元年,市场需求呈爆发增长状态,由此促进机器人进口的大幅增长。

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数量规模达到34714台,同比增长92%,远超过预期50%左右的增长速度;进口金额规模达到4.57亿美元,同比增长57%。
项目 2014年上半年 2013年上半年 同比增长
进口数量(万台) 3.47 1.81 92%
进口规模(亿美元) 4.57 2.91 57%
进口价格(万美元/台) 1.32 1.61 -18.38%

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96924台,较2011年增长22607台,保有量增加与2012年销量基本相等。这是因为机器人一般的寿命为8-10年,而2005年之前中国机器人保有量非常小,所以近期机器人淘汰数也很小。按此推算,2013年中国市场销售工业机器人36650台,按机器人平均寿命10年估计,2013年中国机器人保有量约为13万台。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分析称,国产机器人品牌的崛起,迫使进口机器人价格整体下跌,上半年进口工业机器人平均价格为1.32万美元/台,同比下降18.38%,预计今年全年进口工业机器人数量有望进过7万台,国内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20万台,远远超出想象空间,但相较于2012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最高的韩国,达到每万人396台,日本、德国分别为332台和273台,而2014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5台/万人仍然远低于制造业发达国家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8台。这充分说明了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巨大的市场空间。

今年以来,有关机器人的应用和争议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来得广泛。随着“民工荒”的不断升级,不少工厂早已计划配置机器人应对“招工难”问题,在富士康之后,海尔、京东方、拓斯达等都加入机器人大军。

日前,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向外界宣布了海尔的裁员计划:海尔在2013年裁员1.6万人的情况下,今年仍将继续裁员1万人。此外,京东方的北京8.5代线面板工厂也已经大量启用机器人进行操作。

不仅是家电行业,在工程机械领域使用机器人亦开始成为主流。三一重工集团董事长俞宏福曾表示,机器人应用已形成一种趋势。“它是一个体系,需要事先去筹划,需要改变我们的思路和管理方式。”

富士康是国内最早在生产线上推广机器人的大型企业之一。作为中国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发生“十四连跳”的巨大社会舆论压力之下,富士康 不得不多次赔礼道歉。当时,董事长郭台铭表示,到2014年富士康要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来取代生产线上单调、重复性高、危险性强的工作。一年多后,一 款名叫“Foxbots”的机器人正式亮相,是富士康专门为苹果iPhone6研发的。

按照郭台铭的预想,富士康计划所生产机器人将限于内部使用。每个Foxbots可以负责3000台机器,富士康为此已经准备了10000个Foxbots来部署在至少一家富士康工厂,而每个Foxbots的成本在20000到25000美元不等。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的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表示,工业机器人在替代传统劳动力方面优势明显,华晨宝马生产线自动化率在93%-97%以 上,汽车行业机器人占比超过80%,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精密度,还大量节省了人工成本。“不过,在普通制造业机器人的强大优势尚无法完全发挥出来,传统 劳动力依然能够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机器人行业近年来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000台,占全球20%市场份额。国家层面为了促进机器人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并颁布了多项文件,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举措帮助龙头企业进行机器人领域的研发制造。 2014年被称为“机器人应用元年”,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了大数据时代下毋庸置疑的“朝阳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机器人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更广泛深入,推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

基于对农民工吸引力下降这一不争的事实,珠三角地区不仅开始更广泛地使用机器人,还计划打造机器人或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甚至列入珠三角多地 未来发展议程。广州、佛山、中山等地也相继出台政策,推进“机器人换工人”。任浩宁认为,随着大数据、云技术、智能机器等概念的有效结合,高端装备制造业 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制造业的升级革命已经开始。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装备司副司长王卫明表示,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制定工业机器人产业“十三五”相关产业规划,力争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出现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8-10个产业配套集群。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告诉记者,近年除了注塑周边自动化设备的新增订单外,数字化车间、无人工厂、整厂自动化规划成为拓斯达核心业务。据介绍,数字化车间将帮助工厂实现从部分自动化到全面自动化生产的 转型,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在这方面的制造技术甚至比国外更有优势。“今年上半年我们接了两笔非常大的订单,都是与数字化车间有关。” 

事实上,正如罗百辉所说,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机器人已成为中国维持制造业大国地位的不二选择,否则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将摧毁“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 当年的高生育率,使得我们此前拥有充足的劳动力,使得我们获得人口红利。但随着生育率低位运 行,我们的人口红利下降,预计到2015年之后,我们国家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在韩国、泰国等国家也出现人口红利消失,但是他们的人均GDP却远远高于我国。邻国日本将1980年叫作“机器人元年”,因为他们在这一年基本完成机器人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日本在战后也面临着劳动力缺乏和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快速引进机器人技术。同时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工业机器人产业很快就发展起来。对机器人制造厂,日本政府给予补贴,以减少制造机器人的风险,因此刺激了工厂的积极性。用户购买和使用机器人也会得到政府补贴,用得越多获得的补贴越多。如今,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生产和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

‘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 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6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其中特别强调了机器人产业。“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 不能应对这场竞争?” 

数据显示,尽管2013年中国共采购了36560台工业机器人,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是领先的4家中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的产品,仅占中国市场5%的份额,而日本公司的产品,却占据了中国市场一半的份额。

拓野机器人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国外企业在机器人行业里深耕多年,已经形成市场优势,因此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开拓新应用、走细分市场是可行之 路。目前国内机器人企业重点开拓一般制造业的机器人应用领域,包括打磨抛光、喷涂、焊接、运载等,为汽车以外的一般制造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在机器人制造环节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核心技术依然被欧美日韩等企业所掌握,机器人进口量逐年增加,说明国际巨头对我国机器人行业的把控能力仍在增强。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