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蛟龙”号从7020米海底凯旋。新华社记者 罗沙摄
返回母船甲板的“蛟龙”号。新华社记者 罗沙摄
“蛟龙”号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意味着它将可以在全球99.8%的海底实现较长时间的海底航行、海底照相和摄像、沉积物和矿物取样、生物和微生物取样、标志物布放、海底地形地貌测量等作业。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4:30,海试队在甲板举行了简短的试航员出征仪式,执行本次下潜试验的试航员为叶聪、刘开周、杨波。
5:00,在倾盆大雨中,“蛟龙”号开始了我国载人深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下潜试验。
5:24,“蛟龙”号被巨大的起重臂吊离轨道车,入水后朝深海进发。
8:55,监控屏幕上的下潜深度悄然指向“7005”,屏息等待的人们起身,为这一历史性时刻鼓掌欢呼。
“用四次下潜到达7000米,说明我们的潜水器性能稳定,海试人员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眼中含着激动的泪花。
蛟龙6900米海底采样
9:07,“蛟龙”号在7020米深度坐底,并进行了海底航行、布放标志物、取水样、摄影摄像等作业。
“在航行过程中,我们看到在海底有散落的类似结核状物体,有白色、紫色的类似海参的生物,有很短很细类似水螅类的生物。”在与指挥部对话时,叶聪和大家描述了7000多米的海底世界。
在海底,三名试航员对空间外层的神舟九号航天员送去祝福:“祝愿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对接顺利!祝愿我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刘峰表示,海试团队将再接再厉,择机继续开展一到两次7000米级深度下潜试验,进一步验证潜水器在7000米深度的各项功能和性能,为潜水器日后投入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