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人民网:发展服务型经济需进一步理清思路

发布日期:2012-05-15 作者:网络
   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是上海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和着力点。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上海还需要进一步冷静思考、理清思路。危机时期第三产业的“发力”能不能维持到“后危机”时期,需要我们找到更切实的思路,选择能有效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点
 
  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是上海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和着力点。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上海还需要进一步冷静思考、理清思路。
 
  从实际情况看,目前上海在发展服务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三个“重视不够”:
 
  一是对消费性服务业,尤其中高端“民乐型”服务业重视不够。近来我们非常强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因为这是连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中枢,但相对忽视了中高端“民乐型”服务业。所谓“民乐型”服务业,主要包括医学服务、健身保健服务、娱乐服务和各种个性化高端服务,它们对城市生活功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不可能只提供研发、生产、做生意的条件,还应该让人们“宜居”和“乐居”,尤其是,发展高端和新兴产业,不论是研发-制造型的,还是服务型的,都需要吸引和集聚高层次人才,这就要满足他们和家人的生活所需。与此同时,中高端“民乐型”服务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
 
  二是对服务业升级和结构完善问题重视不够。这可能造成某一类型、某一层次的服务业重复兴办、产能过剩、恶性竞争,而服务业结构却依然不合理。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真正转变,不仅是服务业规模扩大,还在于其门类更全、层次更分明。只重服务业规模,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现在,上海服务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以手机维修业为例,上海虽有几千家企业,但服务内容基本相似,几乎都处于置换零部件之类的低层次;至今没有出现一家以维修标准制定、技术指导、价格发布和部件配送等为核心服务内容的、高端的、“为维修企业服务”的企业。此类情况同样存在于汽车维修服务行业之中。
 
  三是对服务业与工业关系的思考重视不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人把服务业发展不快的原因简单归结为上海有“制造业情结”,似乎只要工业退出经济体系,让出种种资源,服务业就能做大。但这次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了这种看法无情打击。目前不少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政府要引导和帮助一些传统工业部门实现复兴、一些新兴工业部门加快发展。相关研究指出,服务业应该与工业相辅相成而不是大规模替代工业。日本和德国的经验表明,即使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大幅增加,国家经济的繁荣程度以及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仍然取决于先进制造业。因此,上海理应深入探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关系,探讨上海服务业与长三角乃至更广阔区域制造业的配套关系。同时,也要深入探讨制造业结构转型问题,大力发展生命科学、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产业是方向,但要清楚这些行业的竞争实力有一个积累过程,很可能无法立竿见影就出效益和吸收就业。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