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北京晚报:电梯事故多发背后是低成本致恶性循环

发布日期:2012-05-08 浏览次数:84811 作者:网络
 
  电梯维修工只会打扫卫生
 
  “报名不需要什么条件,也没有门槛。培训也不需要在学校进行,只是在质监局组织的考试前两三天集中培训,然后带到电梯现场去实践一下。”
 
  2007年,北京市发布《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规则》、《电梯安装维修作业安全规范》、《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和维护保养自检规则》三个地方标准,用以规范约束电梯维保、检修中的行为。专家表示,应该是持有《特种设备操作证》的专业人士才可以进行电梯维保。
 
  一位不愿具名的电梯专家表示,在电梯维修工人的培训上,同样存在“硬伤”。电梯维修工是由社会上的学校来进行培训,学费在五六百元,并且培训的也不到位,很多学校都没有自己的培训基地,没有条件集中学习和培训。
 
  “报名不需要什么条件,也没有门槛。培训也不需要在学校进行,只是在质监局组织的考试前两三天集中培训,然后带到电梯现场去实践一下,考试时由质监局统一考场。”一家培训学校的老师表示,报名后,学校会给学员书籍和资料,学员自行学习,考前再集中培训。到目前为止,学校多年报考电梯维修的学员中还未曾出现没有通过考试的现象,“就算第一次没有过,再交50块钱,还有一次补考的机会,肯定都能过,到时候就能拿到特种设备的操作证。以前报名是650元,现在优惠是550元,抓紧报名吧。”
 
  结果就是,相当多的电梯维修工虽然持有证件,但是他们的素质并未得到提升,甚至不具备操作技能。有一些人甚至只会打扫卫生,其他的技能一概不会。
 
  而彭金声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在电梯维修时间上作假的情况不多见,但是维修不到位的情况却实际存在。多数维修工去了之后会认真地检修每个部件,但是也有一些维修工转了一圈后就草草地回去写检修保养报告,或者该写的数据没有写明。“在维保的过程中,认真、责任心和技术水平都要到位。因为电梯生产和设计环节中产生的事故不多,80%以上的事故都产生在维保的环节上,也就是后续的检修保养上,所以也应该非常重视维修保养这个关乎人们生命安全的环节。但是,单纯看4号线的这起事故,可能是在设计环节出了问题,因为这家公司同样的问题在其他地方也发生过一次。”
 
  在彭金声看来,目前在电梯的维保程序上也存在着问题。“按照程序上的规定,维保结束后需要业主代表在维保单子上签字,不过现在很多都不是由业主签字的,业主对维保的情况也不知情。”
 
  应重提“三年一中修”
 
  “当时是三年左右有一次中修,五至六年有一次大修,15或18年要更换电梯。现在也没有这一说法了,这个规定已经很少有人遵守。”
 
  彭金声说,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电梯报废标准,电梯的使用年限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一些服役时间较长的电梯安全显然有问题。
 
  对于电梯“退休”和“更新”升级改造所需费用,一位“大龄”小区的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这笔费用的确令他们头痛不已。
 
  “老龄”电梯,又该怎么报废?如何更换?这笔费用又该谁来买单?彭金声回忆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北京市质量监督局曾经规定过住宅电梯的寿命年限,一栋楼如果是单梯,使用寿命为15年,如是双梯,使用寿命在18年左右,根据实际状况可以适当延长。“当时是三年左右有一次中修,五至六年有一次大修,15或18年要更换电梯。现在也没有这一说法了,这个规定已经很少有人遵守。”
 
  彭金声认为,恢复三年一中修,五至六年一大修的规定非常必要,在那种情况下才能对电梯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消除电梯存在的潜在风险。如果实行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业主、物业、电梯公司各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老旧电梯使用、管理的各方知情电梯的实际安全问题。
 
  目前,建委颁布了新的通知,规定电梯运行12年以上就要加强监管。现在没有中修和大修了,也不会产生这些开支。在执行中修和大修时,当时可以申请设备折旧费,是一笔计划修理的费用。对于很多楼房的业主单位已经解体,电梯的维修更换费用就很难找到买单方,这笔费用就只能通过居民和相关部门来承担。
 
  最后,彭金声提醒,“在扶梯发生意外时,首先用手捂住传送带,并低头向下蹲,同时一只手保护住自己的头和脖子,以免伤到脊椎。另外在乘坐扶梯时要站得靠边一点,不要站在中间,防止意外发生时被从上而下的人压在中间。”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