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业界精英众说纷坛工业4.0

发布日期:2015-07-17 浏览次数:61026 作者:网络

7月14日,以“展示智能工厂各要素解决方案”为主题的第17届上海国际机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览会(EASTPO2015)登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为行业呈上一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嘉年华盛会。近600家中外展商携智能制造和自动化解决方案亮相现场,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同期还举办了“2015工业4.0及智能工厂高峰论坛”、“2015年中国汽车智能制造高峰论坛”、“2015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峰会”和“2015年互联网+与机床制造论坛”等专题活动。各路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剖析了工业4.0的国内外战略,一起探讨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智能工厂。

打造中国特色的智能工厂

相对于传统展会静态分割式的展会模式,此次展会首次采取了实物实体动态演示的形式,在E4馆设立了“自动化组线集成及智能工厂示范专馆”,示范未来“柔性化、模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一先进制造模式。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制造岛与智能AGV;华中数控8型智能数控系统和HNC-818AM钻攻中心生产线;日发精机汽车铝合金轮毂加工、去毛刺一体化加工单元纷纷亮相,为业内提供自动化创新的技术应用和完整解决方案。

上海东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EASTPO)董事长李琼先生表示:“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单机生产模式,对生产力的贡献已经很有限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焦点转向定制化的成套成线装备和整套工厂的生产解决方案。我们的机床企业也正在从以往提供单机单体装备,做单一工序解决方案,不断向为用户定制完整工序的解决方案迈进,真正解决用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专场报告中,华中数控的董事长陈吉红表达了在具体操作时的困惑。首先,在业界实践中,对“智能制造”以及“智能工厂”的理解就模糊不清。两化融合探讨已久,与工业4.0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制造业发展参差不齐,如何做到与国际接轨?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陈吉红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国内制造业多处于2.0或是3.0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够利用工业4.0的理念和数据,智能制造离我们并不遥远。华中数控今年推出了新一代云数控服务平台,实际上就是工业4.0、大数据采集和智能化技术的实际运用。

北京兰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朱铎先则在会上阐述了六维理论。所谓“六维智能理论”,就是在设备联网+远程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的生产过程管理与控制,从6个方面打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工厂,这6个方面包括:1、智能计划排产,是从计划源头上集成ERP,进行APS高级排产。2、智能生产协同,从生产准备过程上,实现物料、刀具、工装、工艺的并行协同准备。3、智能的设备互联互通,是CPS信息物理系统的典型体现,实现数字化生产设备的分布式网络化通讯、程序集中管理、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等。4、智能资源管理,包括对物料、设备、刀具、量具、夹具等生产资源进行精益化管理、库存智能预警等。5、智能质量过程管控,是对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参数进行实时采集、控制,确保产品质量。6、智能决策支持,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决策支持,形成管理的闭环,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效生产模式。

以互联网+创新工业发展

“相对于前三次工业革命,工业4.0更多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而非完全的技术革命。事实上,应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整合创新,做到对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论坛上,来自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弗莱舍教授明确的提出了对工业4.0的认识。

对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表示认同,工业4.0的核心实际就是互联网+创新工业发展,目标是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的转型升级。当前制造业开始走向分散化,制造资源到处都有。过去相关部门要建工业园,把企业集中起来,现在理论上可通过网络把所有的制造资源汇集在一起,形成制造的资源池。在他看来,德国的工业4.0,就是要制造一个德国国家工业机器来满足全世界的制造。只要连接起来,其他国家就可以不用生产,而德国则可以生产全世界所需要的汽车和装备,前提是要用网络的力量来汇集资源,汇集全球的资源来为他服务。

杨海成认为,中国制造2025若干重点领域和若干重大措施,都是围绕着“互联网+”以及“+互联网”这样一个模式往前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制造已经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突破点和落脚点,这意味着,制造业即将推动智能化,并不断加深两化深度融合。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