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新闻 > 综合新闻 > 新闻详情

三大因素表明光伏“双反”100%成立

发布日期:2013-06-11 浏览次数:64276

    2013年6月6日,欧盟委员会将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征税做出初裁,尽管欧盟成员国大多反对这一裁决,但初裁早已无悬念,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这种判断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欧盟委员会做出的调查显示,中国光伏产品确有倾销事实,事实强于雄辩,有了事实也必须依照流程来办事,相信欧盟不会无视当事人的利益,而仅从大局考虑让反倾销死胎腹中。用通俗的例子来讲,“民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法律,却绝不会超越法律。


    第二,欧盟委员会态度强硬,根据欧盟之前法规,当成员国多数不支持某一决议时,欧盟委员会做出的裁决是无效的。遗憾的是,这一法规最近一两年才被修正,即欧盟委员会可以绕开成员国而具有直接的裁决权。从欧委会的角度来考虑,成员国态度越强硬,反而会迫使其硬碰硬,即便在终裁有松动的可能性,在初裁上欧委会也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否则刚争取到的权利就会被架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欧委会成员卡雷尔·德古特公开表示,将会顶住外部压力,不受外界干扰。


    第三,中方妥协未被接受。自欧委会放出风声,将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最低47%的税率以来,中国光伏协会和企业已经与其展开谈判,也做出了巨大的妥协和让步,包括今后对中国出口欧盟的光伏组件实行总量控制和价格约束措施,但欧盟委员会并不买账。不惧压力,不愿妥协,结果恐怕只有一个,征税已经变的毫无悬念。


    以上因素表明,“双反”初裁100%成立,但这并不代表今年12月份的终裁仍会坚持这一原则,虽然终裁逆转的可能性很小,但税率调整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这取决于欧盟成员国、欧盟委员会和中国政府的协商情况。


    如果“双反”最终成立,中国组件企业即便不会失去欧洲市场,其竞争力也会大大削弱,因为不管是异地建厂还是从国内发货,企业组件制造成本都将大幅增加。以47%的税率来计算,中国光伏企业组件制造成本最低将达到0.74美元/瓦,比现在出口欧洲的组件售价还要高出30%,因此从国内直接向欧洲发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截至目前,中国光伏企业可能的应对措施包括海外建厂或异地组装,不过这些都会大幅度提升生产成本。以异地组装为例,如果中国光伏企业向欧洲出口电池片,在欧洲将电池片组装成组件,考虑到组装成本和电池片被征税等因素,组件的制造成本将至少达到0.75~0.85美元/瓦。因此,不管采用何种规避形式,中国企业很难再有成本优势。


    其实,根据专家的看法,不管“双反”结果如何,它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影响都已经难以修复。这是由欧洲市场容量变小和欧洲企业的恐慌心理造成的。如同武侠小说一般,当把一个人折磨的精疲力尽时,即便不取其性命,他也早已奄奄一息。


    6月份之后,初裁一落地,欧洲进口商选择中国太阳能电池板需要缴纳“保证金”,这将影响他们选择中国产品的积极性。从一季度中国组件出口情况来看,中国光伏组件对欧洲的出口量同比已经下滑超过50%,“双反”会加剧当地分销商的恐慌,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已经在慢慢失去。台湾光伏厂商将从中欧贸易战中受益,预计台湾厂商在欧洲的产品售价将会提升10%以上,需求量也会出现大幅增长现象。


    企业战略需清晰,无需等终裁


    “双反”发展到今天,它最大的负面作用就是干扰了企业决策,中国光伏企业不得不经受漫长的等待。现在距离欧盟委员会的终裁还有半年时间,但光伏企业无需再抱有侥幸心理,再去有任何的等待。终裁结果很可能会确立47%的双反税率,最好的结果就是税率幅度有所松动,但对于持续亏损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讲,47%的税率与30%、20%已经没有差异,结果都是无法从中国本土直接向欧洲出货。


    此外,企业需意识到,欧洲市场需求量在持续下降,这并非是贸易制裁的结果,是政策下调导致的。这说明光伏发电仍没有竞争力,一味的抢占市场已经变的毫无意义,行业需要联起手来,再次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新闻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