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地铁应该怎么建?

――香港“轨道+物业”模式及对内地城市的借鉴

发布日期:2013-01-14 作者:网络


    对内地城市的借鉴


    在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的发展中,高效利用空间、合理安排人的居住和出行是首要的课题。我国城市化进程远未完成,现有2.3亿城市流动人口,未来还会有更多人口进城定居生活,而当前很多大城市都已出现相当程度的居住拥挤和交通拥堵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内地一些大城市积极开展地铁建设,缓解交通压力,为居民提供出行方便,这一思路是非常正确的。


    然而,在内地大城市发展地铁的过程中,普遍出现地铁与居住、商业脱节的现象,使得其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如:对土地的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周边居住区的容积率普遍偏低;居住区与地铁站距离普遍偏远,利用地铁出行不够便利;地铁上盖土地多数浪费,站点内外未形成有规模的商业等。地铁建设具有“一次成型”的特点,建成后很难再进行整改,因此,在建设之前必须科学设计和周密安排。建议借鉴香港的宝贵经验,将地铁建设和城市规划有机结合,实现综合协调发展和整体增值效益。


    1.地铁建设和城市规划有机结合


    在对香港经验的学习借鉴中,首要的是地铁建设和城市规划有机结合的理念。在大城市发展中,由于地铁具有稳定可靠、不占地面空间等诸多优点,成为一种必要的交通手段。然而,地铁并非是一种被动的缓解交通拥堵的工具,地铁本身还可以决定居住和商业布局,可以成为一种主动的、先导性的城市规划手段。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有地铁部门的提前介入,通过地铁和城市的协调发展为居民营造便利、舒适的生活,确保城市高效运转。


    2.相关政策应做对接


    “轨道+物业”模式在香港行之有效,然而港铁公司在内地城市推广这一模式的尝试却并不成功。内地一些国有地铁公司试图在所在城市复制香港模式,结果也不成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内地相关政策尤其是土地政策与“轨道+物业”模式不兼容。内地规定国有土地出让必须采用“招拍挂”的方式,这对遏制土地领域腐败、保障政府收入固然有效,但同时也造成了地铁与地面土地的割裂,“地”与“铁”无法整体开发,也就无法体现出整体增值效益。要想在内地推行“轨道+物业”模式,需要对相关政策,包括“招拍挂”、农地征用、不同行政区划间协调等涉土地政策进行梳理和调整。


    3.借鉴一些成熟的具体做法


    在香港的“轨道+物业”模式中,有很多成熟的做法,如地铁上盖房屋建造技术,在地铁沿线和车库上盖建筑中感受不到明显震动;地铁站多层次立体交通模式,通过地铁、次主干道、步行带、接驳公共汽车站等实现人车分离,不仅交通方便,而且保障了行人的安全;方便快捷、人性化的地铁设计,如平行换乘、无缝接驳、方便服务等,这些都是由专门的设计团队,广泛征求乘客意见后设计出来的。以上做法在内地进行地铁和城市规划时都可以借鉴,甚至有的可以照搬。


    需要补充的是,香港的“地铁+物业”模式并非完美无瑕。目前在香港,港铁公司通过“地铁+物业”获取大量房地产收益,同时地铁票价又相对较高,已经引起一些居民的不满。但这是由土地增值分成比例不合理或不合民意造成的,并非是“地铁+物业”模式本身的问题。在内地城市推广这一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吸取这一教训,可以适当提高政府分成比例,或者通过低票价让广大居民分享好处,从而实现和谐共赢。总的来说,如能借鉴香港经验实现地铁与城市的综合协调发展,可以有效缓解大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病”问题,使我国的城市化进行得更快速、更平稳、更健康。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