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企业信息 > 信息详情

菲尼克斯电气顾建党、金风科技武钢、汇川技术王宇共述工业新文明!

发布日期:2022-03-31 来源:菲尼克斯电气作者:网络
 

 

 

 

智能化&绿色化

工业生态文明发展之魂

3月17日,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顾建党应邀出席中欧校友工业互联网协会发起的工业互联·合之播节目,与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通过一场直播将智能与绿色深度融合,为广大工业互联网从业者呈现了一场工业变革的未来绿色图景。这里既有数字化带来的新生态,又有绿色加持下的新文明。本文就从智能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的角度,带来这场工业生态文明的立体化解读。

 

 

01

 

 

顾总:

从电气化到智能化,共创数字工业新生态


 

顾建党 总裁

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直播伊始,菲尼克斯电气顾建党分享了多年来对全球工业发展的观察、以及对中国工业的本地化实践,从自动化、电气化、智能化三个阶段、三方面带来对数字化工业新生态的思考。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工业在每个阶段都有需要改革的痛点和当时的“大势所趋”。菲尼克斯电气作为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牌工业企业,在每一个时代,都肩负起时代重任,给出自己的答案。从自动化到智能化,是技术与产业双重驱动的进步,从电气化到再电气化是一次自我革新。首先,如果说自动化是OT技术在单个设备、单个系统、单个企业内部应用的结果,那么,随着物联网、ICT、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与智能化就迎来了扩展应用范围,它从企业内部走到供应链、产业链之间,让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也成为企业创新应用、创新生态的重要驱动力。其次,电气化也迎来了更深化的应用——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都在进入全电气化时代,这是工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工业数字化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那么,在全电气时代,菲尼克斯电气将肩负怎样的使命,为全球、为中国贡献哪些力量呢?在直播中,顾总表示,未来十年最大的产业变革,也是中国菲尼克斯最大的使命,它是一次全方位的革命,是需要全社会各产业、各环节、各角色相互配合、深度协作的一次“共创”的革命。其中,能源革命、交通革命、数字化革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三方面。能源方面,我们必须由内而外改变能源结构,从传统能源到绿色新能源,并进而促进企业的用能习惯、强调企业的ESG生态责任,因此可以说,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主题是双碳和数字化。对于交通革命,我们同样要贯彻绿色能源的结构化调整,力促传统汽车向智能新能源汽车的转变。对于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要将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传统的工业OT知识形成紧密结合,并与绿色能源、电气化、网络化协同,着眼于企业转型需要的痛点,提供易用的、实用的解决方案。

 

最后,顾总再次强调了菲尼克斯电气这家与中国结缘已久的德国企业,一直以来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用精诚合作的态度、领先的产品与方案,陪伴并帮助广大中小型中国工业企业踏出自动化、数字化、电气化的转型每一步。他认为,创新引领必须要根植于工业市场的身处,与企业共命运、与趋势同频率:源于能源、超越能源;源于连接、超越连接;源于电气、超越电气,源于德国、根植中国!菲尼克斯电气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2.0模式,从社会责任到商业模式,全面赋能全电气社会。

 

 

02

 

 

武总:

能源互联网与工业的绿色行动


 

武钢 董事长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当绿色能源与工业互联网紧密地关联在一起,一场面向全社会、全产业、全企业的绿色行动就此拉开帷幕。金风科技作为绿色清洁能源与双碳战略的领军者,已经深深融入工业互联网的大潮。本次直播中,武总从能源双碳市场、中国的减碳减排行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以及金风科技的实践案例,分享了对产业的思考和经验。

 

不可忽略的前提是,全球的清洁能源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武总提到,在《巴黎气候协定》的全球共识下,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占比迅速提升(将从24%提高到85%),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在能源转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而中国作为全球双碳战略的探路者,中国电力电网总装机22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超过了3.26亿千瓦14.8%。到2025年,风电的装机将超过20.5%,继续保持并巩固中国第三大主力电源的优势。

 

不难看出,清洁能源无论是从供给端还是从消费端,都在逐渐取代非可再生能源。相应的,能源产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也在迅速提升,例如,风力发电的准确率已超过95%。因此,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应运而生,迎来大规模的应用和发展。一方面,基于新型电力系统,“新电气化”进程可以加快发展,应对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系统灵活性需求高,形成对氢能、储能、灵活调节的能力;此外,随着,电能消费从刚性需求向高弹性柔性需求转变,能源互联网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明朗。基于这些判断,金风科技充分发挥源网荷储的协同互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在面向工业领域的绿色减碳规划中,节能改造是重要一环。工业是我国的碳排放大户,因此绿电替换、基于平台化的统一能源管理新方式势在必行。金风科技已与许多工业园区、大型生产企业共同探索减碳减排的可行路径。在北京亦庄,金风科技打造了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达到50%以上,实现了年减排4950吨。

 

事实上,这不是金风科技对于绿色智慧园区的首次探索,早在十几年前,金风科技就十分重视园区的能耗与能源利用,因此十余年的实践可总结为几个重要经验:多能互补的智能微网、能效统一管理平台、制冷节能与污水处理优化、冷热负荷节能系统、在福建和江苏等地展开绿色园区尝试。一步步走来,金风科技将智能化技术与绿色化实践做到了完美融合,并打造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平台化统一管理、能效分析等一体化软硬结合的解决方案。最后,武总谈到了他对于工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的行动建议,他认为,工业企业应加强评估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形成一定的准入标准,从而推动供应链零碳转型,重视供应链的节能降耗、绿色能源配比,就有望形成自下而上为工业互联网的赋绿通道。

 

 

 

03

 

 

大咖对话:

共铸工业新文明之“魂”

直播的最后环节,汇川技术数字化总裁王宇女士代表“中欧校友工业互联网协会的平台与生态组”的组长,从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角度,以及站在生态战略的高度,与菲尼克斯电气、金风科技两位大咖展开对话,思想碰撞、理念共享。

 

早在去年年底,王宇在南京就与顾总约定直播计划,随后王宇开始构思与两位大佬的直播主题、对话议题。反复看了多遍去年PHIDF上两位的演讲,一个“魂”字从跃然于思路。王宇表示,这是受战略大师王志纲的影响,他在做战略咨询时常说一句话:战略的要害就是找魂,即是定位。在当前数字化技术、新能源技术驱动着工业结构性变革,对于所有的工业企业来讲,智能化和绿色化是每个工业企业的战略性议题,同时也是企业重新定位“找魂”的指向标,未来企业如果在这两个方向上不具备能力,必然会出局,同时如果没能在智能化和绿色化上找到“”并构建出自身的独特优势,也是很难领先的。这两家公司数字化布局都做得比较早,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也是积极发声,何不请两位谈谈他们是怎么找魂的,又是怎么行动的,让魂体融合的呢?


问答环节

 

Q:工业数字化转型、产业升级浪潮中推出了工业互联网,同时,能源互联网也随新能源、双碳战略而大热,请教两位,工业互联网与能源互联网这两张网的本质及关系是什么?

 

金风武总:

能源供给端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将不断提升,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需求侧使用场景多样,随着双碳战略深入工业,能源需求侧的精细化、动态化要求变高,过去源随荷动的实时平衡模式、大电网一体化控制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向“源网荷储互动”,大电网、微电网及直流组网并存模式转换。能源转型离不开电源和负荷侧的共同变革,负荷侧不仅是用电,还有对电网调节的智能响应。能源互联网不是一张网,而是源网荷储多方资源灵活调控的系统。

 

所以构建“能源互联网”需要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应用软件,将能源生产端、能源传输端、能源消费端的数以亿计的设备、机器、系统连接起来,形成能源互联网的“物联网”。通过物联网采集,结合运行数据、天气数据、气象数据、电网数据、电力市场数据等进行整合处理建模,结合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进行预测和调节,使得需求和供应将可以进行随时的动态调整,优化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端的运作效率。

 

工业互联网为能源互联网提供了从数据采集、分析、建模优化到智能化的技术支撑,而且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普及,负荷侧的数字化程度提高,将大大促进能源流、价值流、信息流来综合进行分析和分配,多能互补、源荷互动、循序渐进促进能源转型,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


 

菲尼克斯电气顾总:

能源互联网是从能源视角,关注能源从需求、生产、传输、储存和使用各环节中资源的流动、消耗和调节;工业互联网是从制造的视角,关注产品从需求、设计、生产、交付这个全流程中,人机料法环这些生产要素的流转、分配和价值转化;这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关注中心不同,两个系统是有交集的。技术架构上是相似的,都充分融合了数字化技术能力,用数据来管理和运营整个系统。


菲尼克斯电气提出的赋能全电气社会”,则是将工业和能源两个视角结合起来,推进电气化的创新,推进工业文明智能化、绿色化。

 

主持人的启发

工业互联网从其ICT技术架构属性来讲,对于工业数字化转型和能源系统转型都是适用的,换个视角,能源也是属于工业领域类目,所以说,能源互联网很好地证明了数字化将重新定义各行业。

 

 

Q:两个公司都非常注重数字化的能力建设,也是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先锋,请教两位企业家在数字化投资决策上是怎么考虑的,另外,这几年的行动下来,对企业有哪些影响和变化吗?

 

 

菲尼克斯电气顾总:

对于数字化能力建设,我一直强调双轮驱动的理念,一轮是内部数字化程度提升,包括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生产制造系统的数字化等,另一轮是菲尼克斯电气要有运用软件技术的能力,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两部分是相关的,又是不同的,内部的数字化提升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与客户连接沟通,但要把软件技术变成产品能力对外赋能,还需要很多其他能力,例如将硬件软件集成解决方案交付的能力,当然不止这些。这些年我们陆续推出PLCnext、MOMnext、Proficloud这些软件平台来服务客户和生态。

 

在内部组织的推进上,首先是领导者的认知和能力,对整个公司有极大的示范和引领意义;领导者还要为公司创造持续学习的氛围和组织行动提升员工的认知,例如我不仅自己参加了花老师的数字化课程还带领管理层一起听课、讨论、制定与工作结合的行动,让大家在实践中迭代修正提升;第三是要在组织里找到示范团队破冰,不仅是行动而且是做出成果,让大家加强信心;最后要在公司形成持续成长的文化,让组织保持学习、开放、敏捷的能力。

 

金风武总:

数字化的投入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也是从内部需求开始的。刚开始大家都是有抵触的,因为要梳理流程,定义数据,制定规则这些事情,多了很多事情,也是比较麻烦的。后来员工在数字化的过程有了“被赋能”的感受,这个体验让他变积极和主动。举个导入IPD数字化系统中的例子,我先后采访了30多个产品研发的人物,他们使用后都感觉很兴奋,原来只是看到局部,现在是看到上下环节别人的专业领域,例如他的专业是电机,现在他通过平台了解到了控制、载荷,扩大了他的知识结构。在IPD流程中大家变化了协作关系,清楚跟别人合作的流程以及接口,并且知道他的创新会影响到上下其他同事,以及其他同事的创新与他的关系。

 

还有一个例子,过去一个产品认证过程收集很多产品数据,要会议沟通,催资料催进度,可能还有错误要纠正。现在我们有了平台,研发部门只要在平台上给个授权密码,就可以让认证部门自己去取资料,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研发人员在工作中被打扰,同时通过可以监管到数据资料查询的过程,可以更好地保障数据安全。

 

主持人的启发

武总提到的员工在数字化流程协作中有“被赋能”的感受,这一点是我过去没有关注到的。但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数字化第一大价值就是透明化,在整个工作的流程中大家的工作可见,包括范围、职责、进度、相互的接口等,过去的分工方式让每个人受限于特定的范围内,信息是封闭的孤岛,数字化的协作模式是个开放系统更有利有意愿的,主动地人去学习。我尝试归纳了三点数字化对组织的影响:封闭到开放、孤立到连接、有限变无限,整个团队在协作中实现了彼此赋能,认知提升,促进创新,也就是顾总上面提到的企业持续成长能力。

 

 

Q:两家公司都有把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封装成产品和服务对外输出,如何看待企业数字资产私有性、安全性?还有行业内协同需求如何应对?

 

金风武总:

这的确是当前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目前我们也遇到下游客户跟我们要数据,我们当然是很愿意开放,但提供的数据如何使用,边界和规则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款,是需要至少行业层面要尽快出台制定相应办法。例如我们交完设备后,这个设备需要持续提供运行优化、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是需要客户开放设备的运行数据,这时候就涉及到数据共享和使用的边界设定问题了。目前企业对数据是资产、是有价值的,对数据的私密性和保护意识已经很好了,目前我们只能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友好协商来达成合作,但使用的边界设在什么地方,这些是需要相关法律的监管体系来保障的。

 

菲尼克斯电气顾总:

内部实践和外部赋能在能力上存在差异,直接把内部实践的应用放到外部市场上未必适用,在外部赋能上除了数字化的能力和经验外,还需要构建其他能力,例如软硬件集成解决方案的能力,市场运营能力,服务能力,这时候企业原来的数字资产可能体现在其中的就很少。从组织设计上,也是分开的,只是在技术能力、人才培育上是互通的。

 

主持人的启发

这是线上观众提的问题,挺有代表性的。他提到的已经封装成产品或服务的数字化能力应该是指企业在行业积累的专业知识,这里面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专业知识是否可以被其他企业应用,这是关于私有性;二是安全性,是否是外泄了公司数字资产。第一个问题要看企业是否有提炼专业共性需求的能力,其实是产品能力,只是把自己公司做的东西直接拿给别的企业,两个影响都有,包括安全性;如果是提炼出来的知识,企业自己的部分已经占比不多了,已经不是企业直接的数字资产了,本质已经转变成一种能力,企业开放哪些专业能力是安全的,的确是需要建立决策机制的。武总提到的问题是关于企业对数据的管理,企业间合作在数据资源的授权和使用的边界如何设定和规范,除了法律行规外,运用技术手段,例如区块链技术,可能更为行之有效,我个人是非常看好区块链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因为产业价值链涉及到多方利益,不过最终还是要看技术的易用性,在此之前,企业也可以自己制定一些数据管理办法。

 

从武总的回答中,可以推演出金风的业务已经从设备提供向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延伸,新业务设计、运营模式,组织规划是怎样,目前的发展情况,甚至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是我挺想问的问题。还有对于菲尼克斯电气,公司对数字化业务能力投资的定位,是现有业务技术维度上的丰富,方案力的提升,还是独立新业务呢。

 

 

Q:两家公司都对生态战略非常重视,而且已经行动起来了,融入产业生态系统,构建企业生态又将是每个工业企业面临的重要议题,两位企业家对生态构建是怎么思考

 

菲尼克斯电气顾总:

菲尼克斯电气2010年提出生态战略,呼吁工业人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数字工业的新未来。数字工业的蓝图和潜力是非一家企业所能具备的,需要相互的深度合作来构建共赢的工业立体式生态网络,我经常用1+1+1>10的价值逻辑来形容这个生态网络的未来空间,这要成为工业企业的哲学和基因,也是生态战略的起点。

 

菲尼克斯电气创立之初是做连接的,今天我们发展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领域,涉及到能源、工业、建筑、新能源车等行业领域,我们要积极主动的与各行业进行连接,加强连接的技术能力,数字工业最难的是OT与IT的无缝对接,菲尼克斯电气要成为OT和IT连接平台的提供者,要打造以PLCnext平台为核心构建产品连接的生态、同时发展数字工业应用生态,要把PLCnext打造成数字工业的数字底座,赋能中国广大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厂商、特别是数字工业解决方案的新玩家。

 

我们有个重要的智能产业生态市场平台,就是PHIIDF,已经办了9届了,刚开始就是一个临时建立起来的活动项目组,把客户活动办起来了。后来我们就逐步形成了一个核心团队,把PHIIDF聚焦的受众从客户扩展到整个菲尼克斯电气生态伙伴,也从中积累出一套持续运作的经验和办法;现在是第三阶段,与公司各部门之间进行深度融合,让PHIIDF成为公司对各产业合作伙伴连接传播交流的平台;我希望第四阶段是成为菲尼克斯电气与外部生态伙伴协同共创的平台。

 

金风武总:

我们是从思考“企业建这个生态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找生态定位的。我们追求生态建设还是为了创新驱动。对于一个企业要引领这个行业,走在产业前面,光靠企业1000多个研发是不够的,加上边缘的技术人员,几千号人也是远远不够的,就联合产业多方的技术伙伴来共同发展。

 

我们把创新体系分成了三层:理论创新、实验创新、数字孪生创新。实现这些创新,我们需要一个多层的生态圈。第一层主要是内部,我们也引入了Triz的方法论,在内部打造创新生态平台,让技术、服务、产品不同部门,用跨界思维在平台上合作创新,这是第一个圈;第二圈是针对技术供应商,合作伙伴,我们发现合作伙伴之间只是商务买卖关系是非常短暂的,只有以技术合作创新为合作原则才能长久发展,我们会跟合作伙伴做技术信息共享、联合课题研究、数据共享等合作;第三圈就是面对社会的公共资源,这些合作是比较长期的,例如我们跟高校做材料长期研发。通过这个生态系统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创新资源,加强了创新能力,这几年运作下来,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主持人的启发

在战略生态的思考上,两个企业在方向选择上有明显的不同,这跟他们当前的技术和市场资源有关。菲尼克斯电气是做连接器开始的,从产业链的位置来看,是处于中间环节,所以菲尼克斯电气在生态战略上的选择是加强自身数字化能力,尤其是连接能力,做配角,积极融入各生态系统。所以菲尼克斯电气的生态拓展是以市场圈扩大为主的,仔细看菲尼克斯电气的布局,在数字化能力的构建也已经大大扩大了原先业务范围,这样即便仍然是连接,配角,在不同的行业市场可以有更灵活的生态策略。

 

金风是系统级厂商,直接面对用户,这样的产业位置决定了金风对技术的关注度更高,通过持续打造技术创新优势来保障、提升其产业地位。通常来讲,技术生态战略是更为注重体系化、效益和边界约定的,运作上也是比较严谨,时间原因,武总只介绍了体系部分,规则及管理没有细谈,有机会当面再请教他。另外,武总没有讲的是他们市场生态上的布局,根据公开新闻,可以看到金风在零碳赋能业务上也在主动出击打造生态圈,还有绿色供应链的赋能计划。

 

生态战略是一个可以包下很多内容的议题,企业选择哪个维度来搭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是关乎到企业中长期竞争力的,而且生态系统不是企业外挂,而内外部能力融合后的重新设计的全新系统,不仅要考虑生态的治理,也与内部的组织设置及运转模式紧密相关。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