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冰与火——如何破解9000万新人才缺口?

发布日期:2021-06-24 来源:中国机器人峰会作者:网络

 2021年7月14-16日,暌违已久的第七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将在浙江宁波余姚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已确认出席峰会。2019年4月至今,人社部共发布39个新技术、新业态相关的新职业,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也发布了41个工业互联网岗位。但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白皮书2020》却显示,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达30万人。鲁昕会长也指出,伴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新职业与新岗位存在巨大人才缺口,预计未来5年人才缺口将超过9000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让教育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呢?





据统计,人工智能在中国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已有一定基础,其中,质量检测、设备健康管理、计划排程是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较为成熟的领域。但现阶段中国人工智能与应用的融合发展难点依然明显,其中就主要包括:人工智能领域仍然存在人才储备不足且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人才供需比严重不平衡。

高校要抢抓人工智能技术教育的至高点


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快进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刻影响各领域发展。作为一种复合技术,人工智能正在不断给各行各业、各类工作岗位赋能,不仅影响经济学的发展,还不断改变、催生、颠覆、重塑、完善教育学。它所带来的变化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阻挡。

鲁昕会长指出,这种发展趋势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从学科布局、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进行全方位回应。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竞争异常激烈,国家也已做出前瞻性布局,将其定位为产业优化、生产力提升的战略性资源。

因此,高校必须以更长远的目标、更深邃的战略眼光,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性技术,作为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抢占未来发展的至高点。高等教育要将人才培养与科技进步、市场和企业需求对接作为历史使命,应对人工智能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知识体系、总量供给、结构优化、终身学习等方面带来的挑战。

国家对人工智能已有了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创新目标,高校只有抓住机遇构建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到拓宽人才终身学习通道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紧跟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全面应对挑战。鲁昕会长指出,职业技术类院校办学类型明确、定位准确、职普贯通、得天独厚,要抢抓人工智能大变革带来的契机,加快专业教育的智能化,全力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向国际一流高水平的行列迈进。

新工作场景也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职业教育要对接市场需求,构建新知识体系、新技术体系、新技能体系,推动实训系统数字化和虚拟化,实现学生动手能力数字化升级。

预见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十个方面变化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去年的疫情推动了新一轮产业数字化变革,加速了人工智能垂直行业应用。基于新技术和新需求的新型经济形式——非接触经济,在疫情防控、保障居民生活和对冲经济影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智能技术群的“核聚变”,推动万物互联迈向万物智能,带动“智能+”时代的到来。


鲁昕会长提出,随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教育变革,将给教育带来十个方面的变化,分别为:使教育生态从平面到立体;使思维模式从一维到多维;使知识体系从单一到跨界;使教师能力从一元到多元;使教育技术从单一到复合;使教材呈现从纸质到数字;使教学场景从传授到互动;使学习方式从静态到动态;使管理模式从传统到智慧;使教学评价从粗放到精准。随之而来,是教育变革所要面对的十大重大举措:对接科技进步发展趋势、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人才知识结构、重塑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师综合能力、融入技术迭代进程、加快教材更新步伐、构建产教科融合教学场景、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余姚市智能经济职教发展开启新篇章

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举办地——浙江宁波余姚是抢抓智能经济发展的先锋,余姚市委市政府深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从2010年起,余姚市人民政府就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创办了阳明学院,学院创立伊始就开展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以智能经济为支撑的特色专业。目前学院已获得“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示范项目”、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等荣誉称号。2020年12月,余姚市人民政府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决定对阳明学院进行再扩容和提升,创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余姚校区”。将更加紧密地围绕余姚智能经济产业发展布局,开设与当地产业高度契合的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大类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超6000人。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余姚校区的“校地融合”、产业与教育深入融合的创新合作模式,必将带动新职教办学方式的蝶变,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对余姚地方加快创建智能经济先行示范区,提升城市品质,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需要教育体系特别是职业教育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职教战线应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