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独家原创 > 信息详情

电工小创新(二十二)

第三篇 变频调速篇 第五章 变频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发布日期:2016-06-17 来源:《变频器世界》 作者:张燕宾
5.9.4 闭环控制的接线与调试
5.9.4.1 闭环控制的接线

仍以空气压缩机的恒压控制为例,其压力变送器有两种类型,它们的接法如下:
1. 远传压力表
远传压力表内部有一个电位器。电位器的滑动端与压力表的指针相联,如图5-62 所示。电位器的阻值大多是400Ω,两个固定端可以直接和目标值给定电位器的固定端并联,滑动端输出的就是与实际压力成正比的反馈信号,接到变频器的反馈量输入端。这里的反馈信号是电压信号。远传压力表比较价廉,用户也较容易掌握。但内部的电位器容易磨损,使用寿命较短。

2. 压力变送器
压力变送器的输出信号大多是电流信号,其接线如图5-62 上部所示,红线接直流电源的“+”端,所需电源通常是直流24V,变频器一般都为用户提供+ 24V 的直流电源,如图5-63 所示。压力变送器的黑线与电源0V 之间,串联到电流信号的接受电路。具体到变频器,则黑线接到反馈信号通道,接受电路在变频器内部。这时,反馈信号通道应预置为接受电流信号。

5.9.4.2 闭环控制的调试
1. 运行前的调试
第一步,把比例增益P 预置到最小,而把积分时间I预置到约20 ~ 30s 左右。
 
第二步,逐渐加大P,一直到系统发生振荡,然后取其半。
 
第三步,逐渐减小I,一直到系统发生振荡,然后增加50%。
 
2. 运行中的调试
如果发现有轻微振荡,则略减小一点P,或增加一点I;
如果希望在用气量改变后压力恢复得快一些,则略增大一点P,或减小一点I。

第六章 变频改造补遗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开始承接变频调速的工程项目。其中大部分都已经在多本拙作中作了介绍,这里似无重复的必要。有少部分并未在书中介绍过,也有的项目的某些内容似有更加深入地进行介绍的价值。凡此种种,都补充在本章中,故称之为补遗。
 
6.1 浆纱机十二单元同步控制
6.1.1 浆纱机概况
 
陕西某纺织厂的一台浆纱机,有12 个单元,要求各单元同步运行。原拖动系统是靠皮带在锥形带轮上的位置来进行微调的,非但费力,且精度差,不够稳定,产品的质量挡次较低。故要求改用变频调速来实现同步控制。
 
6.1.1.1 拖动系统的构成

以4 个单元为例,如图6-1 所示,各单元分别由电动机M1、M2、M3 和M4 拖动。第一单元是主令单元,整台机器的运行速度由主令单元进行控制。


6.1.1.2 用户的要求
1.统调
各单元需同时加速和同时减速,加速与减速由主令单元控制。
 
2.单元微调
虽然进行了统调,但由于各单元的负载轻重不可能完全一致,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各单元纱的松、紧程度会有差别,需要进行人工调整,称为微调。
 
6.1.2 变频改造要点
6.1.2.1 变频器的接线
 
每台电动机分别由各自的变频器进行控制,如图6-2(a)所示。特点是:
 
1.起动
各变频器的正转控制端(FWD)都直接与公共端(COM)接通,电动机都采用“上电起动”方式,即,变频器一接上电源,电动机就正转起动。
 
2.加速与减速
各变频器多功能输入端的X1 端预置为升速(UP)功能,由继电器KA1 控制;X2 端预置为减速(DOWN)功能,由继电器KA2 控制。
 
6.1.2.2 转速的统调与微调

1.统调
如图6-2(b), 按下SB1,KA1 得电, 各变频器的X1 端都接通,频率同时上升,各单元同时加速,松开SB1,各单元停止加速;按下SB2,KA2 得电,各变频器的X2 端都接通,频率同时下降,各单元同时减速,松开SB2,各单元停止减速。
2.微调
各变频器的加速端都有按钮开关与之相接,可进行加速微调;各变频器的减速端也都有按钮开关与之相接,可进行减速微调。


6.1.3 调试与效果
6.1.3.1 调试要点
 
1.起动存在问题
在运行前的“穿纱”过程中,由于是人工逐台穿行的,因而负荷较重,电动机不易起动。
 
2.采取措施:
(1)加大“转矩提升”量;
(2)将起动频率预置为10Hz,使起动时有一点冲击力。
 
6.1.3.2 运行效果

1.微调方便

改造前,微调是通过改变皮带在锥形带轮上的位置来实现的,不但劳动强度大,并且很难一次到位;改造后,从动单元的微调十分轻松且方便。
 
2.提高精度
改造前,操作工是依靠手的感觉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微调的,精度较差;改造后,可以根据各单元的电流大小来进行微调,大大提高了调节精度,产品质量提高了两个档次。
 
6.2 饮料灌装输送带的变频改造
6.2.1 概述
6.2.1.1 主要特点

1.运行方式
属于间歇输送式,输送带在工作时,运行和停止不断地交替。每隔一段时间,所有工件同时向下一个工位移动。运行的时间和停止的时间都是一定的。
 
2.负载性质
在传输过程中,负载阻转矩的大小不变,属于恒转矩负载。
 
3.主要工位
有:灌装、加盖、贴标签等,如图6-3 所示。


6.2.1.2 电动机特点

1.主要数据
额定容量PMN=5.5 kW,额定转速nMN=960r∕min。
2.类型及工作特点
由于要求输送带在转换工位时必须准确停住,不允许出现滑动。因此,采用YEJ 系列电磁制动电动机,其基本电路和工作特点如图6-4 所示。电磁制动电动机的电路是在内部已经接好了的,如图6-4(a)所示。
 
因为电磁铁的绕组MB 是一个大电感,当电源电压为正半周时,电源通过VD1 向线圈MB 提供电流,当电源电压为负半周时,电源不再提供电流,而是由线圈的自感电动势使电流通过VD2 继续流动,VD2 称为续流二极管。RP1 是压敏电阻,是防止在续流二极管电路一旦发生接触不良等故障时,用于保护线圈的。线圈电流的波形如图6-4(b)所示。


6.2.2 变频改造要点
6.2.2.1 变频器的选择

1.变频器的容量
因饮料灌装输送带不大会有严重过载的情形,因此,可选与5.5kW 电动机相配的变频器:SN = 8.5kVA,IN =14.2A。用户选购了艾默生公司的TD3000 系列变频器。
 
2.变频器的型号
由于饮料灌装输送带在起动时,静磨擦力较大,需要较大的起动转矩。因此,以选用具有无反馈矢量控制方式的变频器为宜。又由于在运行过程中负载变化和调速范围均不大,即使是只有V∕F 控制方式的通用型变频器也可选用。
 
6.2.2.2 变频器与制动器的配合

1.制动器的电源
制动器在出厂时是和电动机共电源的。但变频器的输出电压是随频率而变的,所以,原来的制动器和电动机共电源的联接线不能再用,必须通过单独的接触器与电源相接,如图6-6 所示。
 
2.电动机的起动和停止
(1)起动
电动机起动时,首先要使制动器通电,把抱闸松开。在抱闸刚松开的瞬间,传动轴常有转动,引起传输带的蠕动,影响定位精度。为此,需预置“起动前的直流制动”,以保证传输带在原位开始移动。制动器的松开时间一般在0.6s 以内,故起动前直流制动的时间可预置为1s,如图6-5中之t1 所示。直流制动结束时,电动机将从起动频率fS 开

1.变频器的通电
由按钮开关SB1、SB2 通过接触器KM 而进行控制。
2.制动器的通电
制动器的通电必须和电动机起动相配合,就是说,如果电动机不起动,制动器就不能通电。
3.电动机起动
电动机起动由继电器KA 接通变频器的FWD 端子来控制。变频器在得到起动指令后,首先执行起动前的直流制动。与此同时,KM2 得电,制动器开始松开。由于制动器的松开过程是在电动机尚未旋转的过程中进行的,不存在磨擦片的磨损问题,延长了制动器的寿命。
4.转速调节
通过电位器RP 进行无级调速。
5.电动机停止
接下SB3,KA 失电,一方面,变频器的输出频率下降至fDB 后开始直流制动;另一方面,KM2失电,制动器失电,开始抱紧。
 
6.2.2.4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1.空气断路器Q
空气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应按变频器额定电流的(1.3~1.4)倍选择:

6.2.2.5 变频器主要功能预置

(与出厂设定相同者不再预置)
1.控制方式
F0.02 = 0— 选择无反馈矢量控制方式;
F0.03 = 5— 选择模拟给定方式;
F0.05 = 1— 选择由输入控制端子进行控制。
2.输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F1.01 = 5.5— 电动机额定功率为5.5kW;
F1.03 = 380— 电动机额定电压为380V;
F1.04 = 12.6— 电动机额定电流为12.6A;
F1.05 = 960— 电动机额定转速为960r∕min。
3.预置电动机的自动测试功能
F1.09 =1—允许自动测试(说明书中为“自动调谐”);
F1.10 = 1— 选择通过RUN(运行)键进行自动测试的功能。
4.升、降速功能
F2.05 = 1— 选择S形升、降速方式,这是为了减缓在
升、降速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以防止玻璃瓶倒下;
F0.10 = 5.0— 升速时间选择5s;
F0.11 = 5.0— 降速时间选择5s。
5.程序控制功能
F8.00 = 2— 选择连续循环方式;
F2.24 = 45.00— 第1 档工作频率为45Hz;
F2.02 = 0— 正方向旋转;
F8.03 = 20— 工位转换时间为20s;
F2.25 = 10.00— 第2 档工作频率为10 Hz;
F8.04 = 0— 正方向旋转,升速时间的预置如上述;
F2.26 = 0.00— 第3 档工作频率为0 Hz;
F8.06 = 0— 正方向旋转,升速时间的预置如上述;
F8.07 = 30— 停机加工时间为30s。

6.3 车床的变频改造
6.3.1 普通车床的大致构造与负载性质
6.3.1.1 大致构造
如图6-7 所示,主要部件有:

1. 头架
用于固定工件并带动工件旋转。内藏齿轮箱,是主要的传动机构之一。
2. 尾架
用于顶住较长的工件,是固定工件用的辅助部件。
3. 刀架
用于固定车刀。
4. 床身
用于安置所有部件。
6.3.1.2 拖动系统
普通车床的拖动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两种运动:
1. 主运动  
工件的旋转运动为普通车床的主运动,带动工件旋转的拖动系统为主拖动系统。主拖动系统由主电动机、皮带和带轮以及头架中的齿轮箱构成,如图6-8(a)所示。转速的调节是通过改变头架上手柄⑤的位置,从而改变齿轮箱内的齿轮组合来进行的。工件旋转方向的改变也是通过机械手段来实现的。因此,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十分简单,如图(b)所示。

2. 进给运动  
主要是刀架的移动。由于在车削螺纹时,刀架的移动速度必须和工件的旋转速度严格配合,故中小型车床的进给运动通常由主电动机经进给传动链而拖动的,并无独立的进给拖动系统。

6.3.1.3 主拖动系统的阻转矩

1.阻转矩的构成
主拖动系统的负载转矩就是工件在切削过程中形成的阻转矩。理论上说,切削功率用于切削的剥落和变形。故切削力正比于被切削工件的材料性质和切削面积,切削面积由切削深度和走刀量决定。而切削转矩则取决于切削力和工件回转半径的乘积,如图6-9(a)所示:


6.3.1.4 主拖动系统的机械特性
1.低速段
由于允许的最大进刀量以及工件的最大直径都是相同的,故负载转矩也相同,属于恒转矩性质,机械特性如图6-9b)中之线段①所示。
2.高速段
转速升高后,由于受刀具强度以及床身机械强度和振动等的影响,继续保持较大的切削转矩将可能损坏刀具和床身。因此,速度越高,允许的最大进刀量越小,但切削功率则保持不变,其机械特性具有恒功率性质,如图6-9b中之曲线②所示。
3.计算转速
恒转矩区和恒功率区的分界转速,称为计算转速,用nD 表示。关于计算转速大小的规定大致如下:一般规定:从最低速起,以全部级数的三分之一的最高速作为计算转速。


6.3.2 变频调速的改造实例

某厂的意大利产SAG 型精密车床,调速时,齿轮的组合(转速换档)是通过四个电磁离合器的状态来改变的。由于电磁离合器的损坏率较高,国内无配件,进口件又十分昂贵,故考虑改用变频调速。具体情况如下:

6.3.2.1 原拖动系统概况

1.转速档次
主运动原有八档转速:75、120、200、300、500、800、1200、2000r∕min。
 
2.电动机的主要额定数据

3.调速方式
由手柄的八个位置来控制四个电磁离合器的分与合,得到齿轮的八种组合,从而得到八档转速。

6.3.2.2 主要计算数据
1.负载侧数据

2.电动机侧数据

3.用户要求
(1)尽可能不更换电动机;
(2)在高速区,过载能力不低于1.5;
(3)根据电动机输出轴的实际情况,不希望增加转速
反馈装置;
(4)转速档次及控制方式不变,即仍由手柄的八个位置来控制八档转速。
6.3.3 变频改造的计算
6.3.3.1 变频方案的初探
1.频率范围
(1)最高工作频率
通用电动机的工作频率不宜超过额定频率的2 倍,故:

3.带负载能力的校核
(1)低速时

图6-11 中,曲线①是负载恒转矩段的机械特性;曲线②是负载恒功率段的机械特性;曲线③是电动机在额定频率时的有效转矩线;曲线④是电动机在额定频率以上时的有效转矩线。由图可知,在800 r ∕ min 以下各档,电动机都将带不动负载。
4.解决办法
要想在低频时能带动负载,只有两种办法:

即,电动机的容量必须加大3 倍多,电动机的机座将增大很多,无法安装。
 
6.3.3.2 两挡传动比方案的思考

由于车床对转速的调节,只在停机时进行,在车削过程中并不调速。因此,可考虑将传动比分为两档。


负载恒功率段的机械特性;曲线③是低速档电动机在额定

频率以下的有效转矩线;曲线④是低速档电动机在额定频

率以上时的有效转矩线;曲线⑤是高速档电动机在额定频

率以下的有效转矩线;曲线是⑥高速档电动机在额定频率以上时的有效转矩线。

由图知,所需电动机容量与面积OA’D’B’成正比,与负载功率(负载功率与面积OADB 成正比)十分接近。

3.低速档的频率范围

(1)确定中间转速  

因为nL≤300r∕min 为恒转矩区,所以,在低速档,电动机的额定频率与第4 档转速(300r ∕ min)相对应。则:

∵ 第6 档转速(800r ∕ min)与第4 档转速的比值为

(800∕300)= 2.7,对应的工作频率达50×2.7 = 135 Hz,

普通电动机不适宜在这样高的频率下长期运行。

6.3.3.3 确定传动比

1.拖动系统的工作区

综合上述,拖动系统的工作区如表6-2 所示。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