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独家原创 > 信息详情

中小型企业如何迈向智能制造

发布日期:2015-12-16 来源:中自网 作者:PLCopen国际组织中国委员会主席 彭瑜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中小企业成为国内最具创新活力,最有理想的发展群体。然而在随着全球经济大潮的发展中,中小企业在受着资本、人才、市场、政策等一系列发展困境的约束,艰难的走在应对全球竞争的转型升级的征途中。我们如何迈向先进的智能制造,如何走向成功的转型升级?PLCopen国际组织中国委员会主席彭瑜老师通过几个问题的答复讨论形式,给我们带来他最新的调查与思考。
  中小企业有没有转型升级的必要?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环境告诉我们,不转型就没有出路。这是由于:
  ★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
  ★原先的成本优势,在技术和业务模式都受制于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找到新的成长点;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的速度加快固然是好事,但现代化工业生产要素的先天不足(譬如质量意识的薄弱、质量管理制度的不够健全,企业整体的生产管理的精益化、信息化尚待培育,……),提醒我们还有很长很艰巨的路要走;
  如何加快企业的技术积累,培育创新的人才队伍。
  笔者最近走访了浙江几个制造工厂,与有关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交谈,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中小型企业更应积极应对和迎接世界产业的大变局。其迫切程度决不亚于于德国中小企业。转型的方向也很明确: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制造道路。
  就以紧固件行业为例,我国有八千多家生产厂,但只能满足我国各类工业部门对紧固件需求的一半左右,许多高端的、有特殊要求的和有特殊材料要求的紧固件,例如航空工业、医疗器械的紧固件还需大量进口;我国出口的紧固件都是卖不出价钱的中低端产品。这表明了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的紧迫性。另一方面,许多加工工序自动化水平还很低,特别是后道工序,例如仓储、成品包装等等还沿用手工方式,用工多而且效率低。这些都表明迈向智能制造刻不容缓,问题是怎么有效的迈开步伐。
 
  如何引导中小企业走向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在任何类型的企业的实现,都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因此先进行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再制定智能制造的发展路线图和三年实施计划。
  经过多年的接触和了解,深感中小企业最期望的是解决当前生产过程中最薄弱环节的实用技术和装备,所耗用的成本要适当,最好是技术改造的资本投入能在两三年内收回。作为工业自动化业界制造商或系统集成商,如果我们希望能引导他们迈向智能制造的正确方向,一定要按照这一准则选择切入点。项目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实用有效果。做好了,让工厂的管理层、技术层和操作层都有感觉,都认为按这样做下去企业有明显提升,接下去的路子会越走越畅,越走越宽。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我国中小型企业生产过程的薄弱环节比较集中在前道工序和/或后道工序。所以发展实用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有一定智能的仓储装备是十分必要的。既可以解决原材料的储备和分发,也可以解决成品仓储的合理管理和发货。此外,大批量简单产品的组装和装配的自动化装备和流水线的开发,以及产品的自动包装的装备或生产线,也应该是关注的重点。
  满足中小型企业智能制造的短板是什么?
  智能制造是在机械自动化和装备自动化得到充分实现之后,与信息化和智能化高度融合的产物。就当前一般情况而言,我国中小企业首先应彻底解决质量保证和控制的问题,以及机械装备自动化的问题。机械装备自动化绝不是简单地在现有陈旧的机械装备之上加上自动化的测量、控制和执行的手段就可以完成的。相对于从事自动化技术的人群而言,笔者感觉我国更迫切需要一批有经验的机械装备的设计和开发人员,没有这一支队伍,我国的智能制造的普遍实施是有困难的。而培养和成长一个机械工程师,需要的时间远多于培养一个自动化工程师,而且成才率也比较低。依靠工业发达国家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成本高,时间长,只可能是少数企业能够成承受的。怎么解决这一困境呢?我们设想如果在国家的支持上能够集中一定的机械工程设计力量,通过引进合适的机械设计、仿真和开发基础平台,然后针对某个特定领域(如自动仓储装备、零件不多于二十来个的机械产品的装配装备、等等)进行二次开发,积累一定的零件库、部件库,通过对复杂部件的3D设计和仿真,就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设计开发出有针对性的机械自动化装备。借助于机械产品的CAD、CAM、CAE和仿真的先进手段,不但可以大大缩短培养高水平机械工程师的时间,更可以大大提高机械设备的设计水平和大大缩短设计开发时间。如果在各种细分行业中都有一两个个熟练掌握这种平台的团队,我国智能制造的覆盖面和实施进度将会有很大的改观。
 
TAG: 中小企业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