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独家原创 > 信息详情

预料中的事

发布日期:2013-04-12 来源:《变频器世界》 作者:李玉琢

    世事繁杂,能预知未来难。但有些熟悉的事物,做一些不太远的判断,有可能。


    大约九月中旬,还在利德华福工作的一位同事约我在东三环外的一个档次较高的饭馆吃饭,并想就利德华福的有关事项"请教一二"。那一天作陪的还有其它两个人。那一顿饭吃一半说一半,大约用了两个多小时。不想十月八日上班,接到那位同事的电话,说我那天谈到的事情都应验了,总经理换了,姜继增下台,新的总经理果然是艾默生派来的人,许诺的奖金及股票也泡汤了,这样的结果听后连我自己也感到惊奇。


    归纳起来那天所谈的事情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香港骏麒自去年中购并利德华福之后,曾打算十八个月之后在香港上市。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管理日渐混乱,效益也日渐下滑。前不久召开的干部会议上,诸多骨干纷纷挺身而出抨击现状,大股东发现利德华福不如购并之前那么美好,总经理姜继增五年来第一次承认自己"无能"。请你估计一下利德华福今后的走向。


    我的回答:利德华福已经成为投资者(包括投机者)眼中的一块肥肉,但他们大都只看到好的一面,没有看到困难的一面 。运行十年后的利德华福如在经营上、产品上没有新的因素注入,必将进入衰退期。一个极简单的事实是:如果那么快、那么容易就能上市,捞到大把的金钱,于波(原投资者)为何脱手而去?据说在2008、2009年利德华福作过在香港上市的尝试,但失败了。骏麒在此背景下匆忙接手,从这一点上看,骏麒并不如想象的那么老到。另一方面,骏麒接管企业之后居然留用作为原投资者代理人的姜继增,无论从任何角度都是败笔。姜继增的利益、责任应当在于波撤出的同时已经解决了、完成了,他没有义务、没有动力、更没有精力(姜已六十七以上)继续帮助新的投资者把企业搞好。因此,出现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是必然。我的一个判断是:企业目前表现的状况显然对骏麒上市和卖个好价钱不利,投资者一个必然采取的措施(无论是否有效)是更换姜继增,否则连上市都不可能(在中国的股市上姜继增是有前科的出名人物)。当初骏麒留用姜继增也许希望平滑过渡,担心他的迅速撤出会影响企业的稳定,现在看,这一做法反而加速了利德华福的滑落。姜继增的命运最迟在今年底就会决定。至于姜继增之后,大股东会派何人来操作企业?曾有人告诉我说艾默生有干部被试探性的邀请过。最后不管是谁,有变频器行业的工作背景可能是必须的。


    二、于波撤出时曾通过舒鹤栋(于波投资公司的负责人之一)、姜继增(总经理)的口答应给公司的骨干留下1000万的奖励金和近1%的股份,我们很多人对此一直很期待,但一年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最近一次干部会上大家闹起来也与此事迟迟没有兑现有关。但他们迟迟不兑现,是否为了稳定军心?对此你怎么看?


    我的回答:我不知道他们答应你们的这些东西,是在什么场合、由谁说的,是否有文字的东西在你们手里,而且必须是于波签过字的,因为别人没有权利把于波的钱和股份分给大家。如果没有签过字的文书在你们的手里,在法律上就没有根据,也可以不作数。更何况于波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一直不敢在国内露面,即使有字据你们怎么向他讨要?连打官司都不可能。如果真的留下这样一笔财富,也有这样的可能,姜继增或舒鹤栋把它留给自己了,为何一定要给你们?他们为于波鞍前马后跑腿这么多年,在此混乱时刻为自己做一些打算也不是没有可能,你们的期待可以理解,但的确过于天真,我劝你们对没有任何文字根据的事不要抱过大希望,以免误了自己的前程。至于你所说的用不发的办法稳定军心,这都是你们自己的想象,或者是他们给你们画了一个饼,目前的混论、滑坡已经证明有(若真有)而不发这一招多么的愚蠢!


    三、我们都是在利德华福工作多年的骨干,不好好安抚我们,经营有可能继续下滑,想上市得到一个好的股价也困难。假如骏麒明年初真的能上市,也许对我们会有所考虑。


    我的回答:这是你们一厢情愿的另一个天真想法。从道理上说,对你们的补偿也好,奖励也好,应当在前一个股东于波那里兑现。如果没有兑现,想在新的股东花了大把银子之后,一点利益也没有收获的情况下(甚至最终能否有所收获成为疑问的情况下),你们想让他出点血给你们,或者向你们承诺什么,无异于与虎谋皮。至少目前是这样。当然,目前这种形势下也不是说绝无可能改变,毕竟离上市还有一段距离,要想上市必须得有一个好的经营业绩:据我所知,即使上市,大股东至少在一定时间内不能退出,他要在退出时也能保持理想的股价,就必须把经营维持好才行。但是企业的经营能否搞好不取决于投资者单方面的意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骨干们是否努力工作的热情、动力。也就是说,公司经营能否有所改善取决于你们的态度。在这个意义上,你们这些骨干也许还有讨价还价地余地(团结起来争取利益、股份)。在这里我用了"也许"这个词,以我对利德华福人的体会,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是微乎其微的。


    四、你认为利德华福有搞好的可能吗?或者说具备哪些条件,利德华福才能继续过去的辉煌?


    我的回答:在这十二年间,利德华福实际上经历过四个阶段。我接手之前的1998年建立到1999年11月,那是第一个阶段走了弯路,几乎到了破产和解体的边缘。然后就是我主持利德华福的五年半,这一段的情况你都亲自经历过,但愿那不是利德华福的顶点。2005年,我离开,姜继增接手算第三个阶段,骏麒的进入可以算作第四个阶段。我个人认为,姜继增阶段仅仅是利德华福前五年所积累势能的释放,又赶上国家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从管理、经营、产品、人员等方面都没有任何的创新和进步可言--利德华福已经落后了。这一结论并非是我的个人偏见,利德华福重新走向辉煌的可能性存在,毕竟十年来它在市场上赢得一定的品牌、声誉,也具备一定的规模,但必须找到一个具有相当眼光和能力的企业领导人,并有可能团结现有的骨干齐心奋斗。以我的见解,在投资者(骏麒)不以企业经营为目标,而仅仅以是否能够上市赚钱最为唯一追求目标的情况下,任何有能力的人都难以在这种急功近利的目标下把企业搞好。一个缺乏长期经营、规划的企业,一个在市场上被当作猪仔来卖的企业,一个只知卖钱不知其他而且很难稳定的企业,严重忽视你们这些骨干、包括所有员工利益与未来的企业,要想搞好,至少是极困难的。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